张政办发〔2016〕183号
365bet平台客户端_速发365网址_bei365官网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365bet平台客户端_速发365网址_bei365官网十三五
就业和社会保障规划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及省属驻张各单位:
《365bet平台客户端_速发365网址_bei365官网“十三五”就业和社会保障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365bet平台客户端_速发365网址_bei365官网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11月7日
365bet平台客户端_速发365网址_bei365官网“十三五”就业和社会保障规划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深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制度改革,促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365bet平台客户端_速发365网址_bei365官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甘肃省“十三五”就业和社会保障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发展基础
“十二五”期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事业取得重大进展,圆满完成了“十二五”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推动“十三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就业再就业工作稳步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5.91万人,比“十一五”的7.67万人增加8.24万人,增长107.43%;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1万人,比“十一五”的2.87万人增加5.53万人,增长182.2%;累积发放城乡个人创业就业担保贴息贷款50.41亿元,比“十一五”的2.5亿元增加 47.91亿元,增长19倍;建成各类创业孵化基地79个,经优化整合建成市级及以上创业孵化基地15个,创业带动就业29.1万人;支出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培训补贴、见习补贴等就业专项资金52859.45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了2.6%以内;参加全市各级各类职业培训的劳动者21.83万人,比“十一五”增加18.23万人,增长3.3倍;职业技能鉴定 11.9万人,比“十一五”增加10.3万人,增长6.43倍,其中8.1万人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全市共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143.1万人次,累计实现劳务收入186.27亿元,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15.29万人(次)。全市劳务品牌带动输出规模每年达到11万人左右,占输转总数的39%,年人均劳务收入达到2万元。
(二)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完善。“十二五”期间,我市社会保障实现了由城镇为主向城乡统筹的转变,实现了由覆盖国有单位职工为主向覆盖城乡居民的转变。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参保覆盖面不断扩大,基金规模不断增加,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十二五”末,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1.33万人、11.85万人、7.34万人、9.02万人、7.54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7.02万人和68.98万人,参保率分别达到98%和97%。全市企业离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标准由2010年的1345.5元提高到2015年的1725.84元,增长28.27%;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住院费政策内报销率分别达到82%和70%;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月人均养老金102.7元;共发放社保卡26.6万张;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到100%,社区管理服务率达到95.8%。
(三)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将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现以引进高端人才推动科技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十二五”末,我市人才总量达到215714人,比2010年增加115021人,平均每年增长17.51%。其中:党政人才14299人(含事业单位管理人员5300人),年均增加584人;专业技术人才39010人,年均增加2729人;技能人才28405人,年均增加2914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达到4000人,年均增加264人;农村实用人才达到13万人,年均增加1.65万人(其中取得职称的2.8万人,年均增加4300人)。着力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全市现有高层次人才71人。其中有国家突出贡献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7人,甘肃省“领军人才”一、二层次人选6人,甘肃省“333”科技人才、“555”创新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18人,甘肃省优秀专家20人,市管拔尖人才128名。积极搭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建立博士后工作站1个,院士工作站2个,国家级引智示范基地1个,省级引智示范基地1个,千村引智示范村23个,为吸纳集聚各类高层次和紧缺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空间。
(四)各项人社制度改革顺利实施。公务员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取得新的进展,积极推进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公开遴选工作,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公开招聘和人员聘用制度全面推行。五年来,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6312人。积极稳妥推进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标准正常调整机制建设取得突破性成效,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全面实施机关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和乡镇工作补贴制度不断完善,稳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顺利完成公务员津贴补贴规范工作。
(五)和谐劳动关系构建有序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劳动用工备案制度、最低工资标准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劳动用工行为不断规范,“两网化”管理工作基础不断夯实。建立健全了农民工工资清欠部门联席会议,欠薪等突出违法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效能进一步提高。“十二五”期间,全市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5%以上(其中: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85%以上);收缴农民工工资保证金2.24亿元,为31195名劳动者追付工资3.6亿元(其中农民工工资30515人3.53亿元);查处各类投诉举报案件2965件,结案率达100%;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41件;督促831户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3441.9万元;督促补签续签劳动合同47998份,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2139件,结案2139件,结案率达100%。
(六)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得到强化。着力构建一体化、全方位、网络化的公共服务体系,人事人才、劳动就业、社保经办等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积极推进以“社会保障卡”为核心的金保工程和“大就业”信息系统建设,建立起覆盖城乡就业、社会保险、劳动关系等主要业务的一体化应用系统,人社基层工作平台覆盖所有乡镇、街道和社区,开通了“12333”电话咨询服务系统。“十二五”期间,全市共建成1个市级Ⅰ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6个县级Ⅲ类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形成了立足全市、辐射县区、覆盖乡镇(街道)、延伸至社区的“三级机制、四级网络”的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体系。成立了《中国劳动保障报》驻西北地区首家地(市)级记者站,开办了《张掖人社工作通讯》,为人社工作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二、“十三五”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在服务发展和改善民生实践中的地位作用将进一步凸显,既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新的困难挑战。
(一)发展机遇
一是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理念的确立,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在全局的重要地位作用更显突出。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省委“十三五”规划建议进一步强调,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全国、全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确立了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提出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重要论断,进一步凸显了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二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将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突破和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特别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四二”总体部署、“六六”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了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方向目标、工作重点和具体举措,为人社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三是“十二五”期间,我市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下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模式,理顺工作机制,建立起与市场环境相匹配的就业促进、劳动关系调处、人力资源开发、人才管理服务、公务人员管理服务、社会保障等体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规范化、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为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困难挑战
一是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需要加快规划和推进,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人力资源就业结构性矛盾长期存在,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仍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二是社会保障体系在某些方面还不能很好地体现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尚未实现,社保经办管理服务体系建设还不能满足社会保障快速发展及公众的需要。三是科学合理的工资收入分配格局尚未形成,各类群体收入差距扩大问题有待解决,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尚不健全。四是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强市的要求在某些方面还不适应,高层次人才载体集聚能力还不够强,人才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和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尚未形成,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五是妥善处理新形势下劳动关系的突出问题、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渠道还不够通畅,基层调解仲裁和劳动监察执法力量比较薄弱;六是公共服务体系特别是农村公共服务机构还不够健全,城乡公共服务不均等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咨询系统等方面的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十三五”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坚持创新驱动,坚持服务发展,坚持改善民生,着力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加强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继续深化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全面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努力推动“十三五”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配置。以市场为导向,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促进人力资源在公共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之间的自由流动。
2.坚持政府引导。充分发挥政府在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中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加强制度建设,增加财政投入,提供多元化公共服务,努力形成公开、公正、有序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3.坚持公平共享。统筹城乡和区域,统筹各类人群,建立覆盖全民的公平、统一、规范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体系,逐步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4.坚持突出重点。着力解决重点地区和困难群体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突出解决大学生、企业下岗职工、农民工等困难群体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
(三)发展目标
“十三五”时期,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城乡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人才队伍更加壮大,收入分配更加合理有序,人事制度管理更加健全,劳动关系更加和谐,城乡公共服务更加优化。
1.城乡就业更加充分。“十三五”期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引领大学生创业不少于1000人,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85%以上,城镇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新成长劳动力免费接受基本职业技能培训实现全覆盖。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每年稳定在28万人左右,输转收入每年稳定在50亿元以上,每年对3万名以上农村劳动力进行就业技能培训,对1500名返乡创业人员进行培训。
2.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努力实现基本社会保障覆盖全民。到2020年,建立公平、统一、规范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市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7%,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民覆盖,城镇失业保险覆盖率达到50%,城镇工伤保险参保率达到90%。社会保险待遇水平稳步提高,退休人员社区管理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企业退休人员社区管理率稳定在98%以上。基本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伤有所偿、失有所助的工作目标。
3.人才队伍更加壮大。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各项任务全面落实,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优化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才队伍结构,重点培养和大力引进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高层次金融人才及信息技术人才,建设一支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十三五”末,全市人才总量达到24.6万人左右,比“十二五”增加3万人,平均每年增长2.81%。
4.收入分配更加合理有序。进一步完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调整机制不断完善,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全市各类企业普遍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实现企业劳动者工资收入总量与企业效益同步增长,结构不断优化。规范有序的收入分配体系基本形成。
5.人事管理制度更加健全。基本建立与《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相衔接的公务员管理政策法规体系,公务员管理机制更加健全,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全面提升。基本形成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军队转业干部得到妥善安置,军转安置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退役军官安置制度更加完善。
6.劳动关系更加和谐。坚持“重在预防、善于调解、积极稳控”的原则,不断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劳动监察预警和部门联动调处机制;全力落实劳动合同制度,进一步加强劳动监察网格化、信息化管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市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十三五”末,全市劳动合同签订率稳定在95%以上,劳动用工备案率达95%以上,投诉举报案件结案率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保持在98%以上。
7.城乡公共服务更加优化。围绕“以人为本”的宗旨,大力推进城乡就业、社保、劳动关系协调、监察执法、人事人才等业务和服务对象、服务功能、服务网络的全覆盖,构筑城乡一体化全方位的公共服务体系。“十三五”时期,重点推进镇、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平台建设,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以金保工程为支撑,健全完善以“社会保障卡”为核心的“一卡通”信息网络服务体系, 到“十三五”期末,各项社会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一卡通”实现全覆盖。
四、“十三五”就业和社会保障的主要任务
(一)助力创新创业,构建就业创业服务工作新机制。把创新创业作为稳定和扩大就业的第一动力,紧紧围绕全国小微企业“两创示范”基地城市建设,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构建创新创业服务载体,加快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格局。一是健全完善城乡一体化政策服务体系。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跨越发展要求,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出台的各项就业创业创新扶持政策,进一步梳理细化出台配套措施,着力推进城乡就业创业一体化工程,实施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生产性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就业机制,促进经济政策与就业政策、扶贫政策的有效衔接,实现经济规模与就业容量的同步增长。二是健全完善劳动者技能培训服务体系。坚持把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作为提升各类劳动者就业竞争力和破解就业难题的根本措施,积极实施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完善职业技能培训、岗位提升培训、转岗培训、创业培训和职工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工作机制。整合培训资源,实施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高校毕业生、城镇登记失业人员、高技能人才、企业新招用工、两后生等重点人群职业培训工程,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和就业层次。三是健全完善创业带动就业扶持体系。巩固和扩大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成果,强化个人创业就业担保贴息贷款引导、创业基地孵化、创业典型带动等措施,放大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成效。四是健全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健全完善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功能,搭建劳动者求职双选平台,全方位提供政策咨询、信息发布、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小贷扶持、人事代理等“一条龙”服务。实施全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信息化提升工程,按照“统一建设、省级集中、业务协同、资源共享”原则,稳步推进就业服务信息化和智能化,努力打造“智慧就业”服务平台。积极开展就业创业创新政策宣传,营造尊重创业、崇尚创业、支持创业、竞相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快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重点加强基层平台办公场地、设施、队伍和业务经办效能建设,规范办事流程,全力推进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制度化建设。五是健全完善就业援助服务体系。建立全市统一规范的公益性岗位实名制管理台帐。加强公益性岗位人员动态管理,建立定期核查机制,完善就业扶持政策期满退出办法。建立就业困难人员实名制动态管理和分类帮扶制度,做好城镇零就业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等困难家庭就业援助工作,确保每个家庭有劳动能力成员至少1人实现就业。推进各类用人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积极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
(二)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基本方针,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全面落实好国家、省上各项社会保险改革政策,积极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健全和规范各类政策衔接转续制度。二是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为重点,持续提高社会保障扩面,努力建立覆盖城乡的全民基本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进全民参保登记,着力解决参保资源底数不清,重复参保和断保、漏保问题,加快实现社会保险全民覆盖和精确管理。三是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水平。逐步缩小相关群体的保障水平差距,使广大人民群众平等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四是切实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加强社会保险基金风险管理,不断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机制,全面规范和做实社保基金预算管理工作。五是健全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体系。加快社会保险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规范的管理服务流程,实施统一的服务标准,全面提高社会保险信息化管理水平,改进服务手段,增强社会保险公共服务便利性,提高服务效率。
(三)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大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一是完善人才工作责任体系。加大人才工作考核力度,将人才发展规划中确定的人才发展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体系。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中,要加大人才工作考核权重。实行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报告制度,每年汇报一次人才工作任务落实情况。各级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每年组织开展一次专项督查活动,并向同级党委、政府专题报告。二是积极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建立人才培养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动态调控机制,加强人才形势分析和需求预测,引导人才培养方向。建立健全人才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常态机制,大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和实用人才。创新人才流动机制。建立“双联”行动人才智力帮扶机制,选派专业人才到“双联”点服务,帮助指导产业发展,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培养乡村实用人才,提升致富带富能力。研究制定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流动的政策,打破身份界限,促进党政机关之间、企业之间、事业单位之间及其相互之间各类人才有序流动、合理配置。创新人才评价机制。积极推进职称制度改革,设定专业门类推行“凡晋必下”制度。评聘专业技术职称向重点行业领域和基层一线倾斜政策,加大农村实用人才评价力度。三是加大重点人才开发力度。选拔一批优秀人才。围绕全市重点产业发展和重点学科、重大项目建设,每3年选拔100名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每年筛选10名左右优秀人才作为省领军人才后备人选,每年扶持一批青年精英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和支持,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引进一批急需紧缺人才。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来去自由”的原则,围绕全市产业发展布局,积极搭建平台,采取院(校)地(企)合作、科研攻关、技术入股、项目合作等方式,柔性引进一批优秀专家学者服务产业发展。围绕留住用好现有人才,实施专项人才配置计划,坚持每年培养重点产业急需专业技术人才500名左右,促进人才配置与产业布局相衔接、相协调。培训一批企业高技能人才。突出抓好工业企业急需紧缺工种培训、建筑行业技术工人中高级技能鉴定、新开工企业就业人员培训补贴以及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等政策措施的落实,全面提升企业技术工人技能素质。开辟技能人才上升通道,鼓励企业建立员工培训机构,鼓励符合条件的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等技能人才参加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引导企业开展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活动。四是不断改进人才联系服务工作。建立完善联系专家制度,建立高层次人才重要事项报告制度,广泛吸纳省内外高层次人才,组建市、县两级“专家智库”,为党委、政府重大决策和项目论证提供咨询服务。加强人才服务平台建设,制定高层次人才研修计划,组织引导各类人才认真学习中央和省委的重大方针政策,努力为建设幸福美好金张掖献智出力。
(四)强化工作服务,提升劳务经济质量和效益。一是培育壮大市场载体。健全完善城乡统一、平等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培育发展劳务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壮大市场载体,促进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实现合理有序转移就业。二是加强就业技能培训,扎实推进精准扶贫攻坚计划。建立多元化培训模式,以劳务品牌和各类示范性项目培训为依托,加大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力度,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加强农村劳动力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职业健康保护,提高从业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和市场竞争能力。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1+19”精准扶贫方案,紧扣对象、目标、内容、方式、考评、保障“六个精准”,对贫困劳动力建档立卡,根据贫困家庭劳动力自身特点,结合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在建、新建项目用工需求,分阶段对全市贫困家庭劳动力开展精准培训,实现贫困家庭有培训需求劳动力技能培训全覆盖。三是着力打造劳务品牌。加大品牌宣传推介力度,强化品牌技能培训,着力打造“金张掖”品牌劳务,增强品牌市场竞争力,发挥品牌规模聚集效应,扩大组织化输转规模。四是发展境外劳务市场。积极发展境外劳务市场,开辟境外就业基地,创建境外劳务品牌,不断发展和依托境外中介机构和境外经纪人,依托跨国工程和境外项目,努力开辟境外输出渠道,不断拓宽输转领域。五是鼓励支持返乡创业。实施“农民工回乡创业工程”,整合资源,创建一批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引导鼓励返乡农民工创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税费减免、提供金融信贷和小额担保贷款支持,鼓励更多的人返乡创业,带动就业。大力发展农村“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支持农民网上创业。
(五)坚持服务企业和保障权益并重,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一是加大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收缴力度,督促建设单位按规定标准足额缴纳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为有效预防和化解农民工欠薪隐患提供支付保障,并全力推行农民工工资由银行代发制度。二是继续搞好企业劳动保障诚信等级评定工作,对欠薪问题严重的施工企业实行红黑榜制度,公开曝光,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三是进一步完善劳动保障监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制度,加大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恶意欠薪、逃薪、侵害劳动者权益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四是进一步强化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坚持“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和“服务窗口前移,工作重心下移”的原则,继续推进已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和乡镇(街道)、社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
(六)坚持整合资源和优化服务并重,努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一是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按照统筹城乡、保障全民、精确管理、效能经办、服务至上的理念,不断优化经办模式, 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建立与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相适应、以满足服务对象需求为导向、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可及性。二是建立完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做好“金保工程”二期规划设计、项目立项、软件开发工作,建立网络互联、信息共享、安全可靠、全市统一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管理系统,有效实现对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经办业务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以网络为依托,重构和优化业务处理模式,建立规范的业务管理体系、严密的基金监督体系、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科学的管理体系,实现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经办业务全过程的管理,为宏观决策、基金监督和公共服务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三是加快基层人社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快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步伐,在所有乡镇全部建立“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省、市、县区、乡镇(街道)、社区(村)五级网络互联互通,行政村普遍实施社会保障协管员制度。
(七)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体系项目建设。一是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建设。依托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职教中心等现有设施,整合培训资源,力争到2020年每个县区建设一个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基地。二是实训基地建设。加快公共实训基地和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步伐,积极争取建设资金,依托甘肃培黎国际职业技术学院,推进365bet平台客户端_速发365网址_bei365官网综合性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项目建设。三是各类创业平台建设。结合全国小微企业“两创示范”基地城市建设,加快创业孵化平台建设,巩固提升创业示范园区和创业孵化基地吸纳就业创业能力,进一步完善培训、融资、培育、孵化等服务功能,着力推进各级园区晋等升级,“十三五”期间,力争新增省级及以上创业孵化基地3家,市级创业孵化基地10家。四是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基地试点建设。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重点,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示范,着力培育和发展一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改善、创业环境持续优化、返乡创业就业特色鲜明的农民工返乡示范基地和创业示范县区、乡镇、社区,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支持返乡创业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依法行政。全面贯彻实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公务员法》和《社会保险法》,加强执法监督,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继续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出台重大政策、决定重大事项、举行重大活动的前置程序,逐步建立和完善政策风险评估机制。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规范性文件的审核制度,加强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清理,积极推行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加强行政复议,规范行政应诉行为,推行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继续推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规范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行为,加强普法宣传,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二)加强监督考核。加强规划实施的统筹协调和宏观指导,制定各项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方案和重大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建立规划实施情况监测、评估和考核机制。把规划确定的就业、社会保障、人才队伍建设等主要指标作为优先发展目标纳入政府考核体系和年度考核计划,健全考核制度,加大考核力度,确保各项部署落到实处。发展改革、人社、财政等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形成相互配套、互相支撑的运作体系,共同推进全市就业和社会保障规划的实施。
(三)加强队伍建设。大力提升作风效能,努力创建优质服务窗口。加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合理选配人才,优化队伍结构,积极开展教育培训,努力打造一支年龄结构合理、专业能力较强、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干部职工队伍,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四)加强宣传引导。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加大政务公开。加强舆情社情和民意分析,注重舆论引导,创新宣传形式,增强宣传效果,积极树立和培养先进典型,不断加大先进典型宣传力度,增进全社会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了解,营造有利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舆论氛围。
抄送:市委办公室,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 |
|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
|
365bet平台客户端_速发365网址_bei365官网人民政府办公室 |
2016年11月8日印发 |
共印75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