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首页 党政动态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政民互动 走进张掖 游在张掖 数据发布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策>政府文件>按主题分类>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管理

        365bet平台客户端_速发365网址_bei365官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背景色:
         : 
        索引号
        620700004/2018-34511
        文号
        张政发〔2016〕45号
        关键词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责任部门
        顾文霞
        生成日期
        2016-04-27 15:52:10
        是否有效

        张政发〔2016〕45号




        365bet平台客户端_速发365网址_bei365官网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365bet平台客户端_速发365网址_bei365官网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市直及省属驻张有关单位:

        现将《365bet平台客户端_速发365网址_bei365官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365bet平台客户端_速发365网址_bei365官网人民政府

        2016年4月13日



        365bet平台客户端_速发365网址_bei365官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6年1月27日365bet平台客户端_速发365网址_bei365官网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总     论


        “十三五”时期,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期。《365bet平台客户端_速发365网址_bei365官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依据《中共365bet平台客户端_速发365网址_bei365官网委关于制定365bet平台客户端_速发365网址_bei365官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是阐明“十三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导向、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务,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等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发展史上很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攻坚克难,开拓创新,不断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省委坚持“一条红线”、贯彻“四个全面”、抓好“五个最大”的总体思路,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战略机遇,不断深化市情认识,创新完善发展思路,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和新的成就。

        综合实力大幅跃升。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73.53 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8倍,年均增长10.5%;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0704元,年均增长11%。大口径财政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达到53亿元和24.1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7倍和3.2倍。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累计完成1140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6倍。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达到564亿元和486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6.5%和29.7%。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城镇化率达到42.19%。

        主导产业长足发展。玉米制种、高原夏菜、畜禽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稳步发展,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玉米制种基地、全国粮改饲和草牧业试点、全省畜牧业全产业链试点等一批重大项目先后获批实施。以特色农畜产品加工、矿产品精深加工和新能源为主的工业经济稳步发展。张掖工业园区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并列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试点示范园区,我市进入全国首批15个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旅游文化体育产业融合发展,2015年全市接待游客突破1500万人次,丹霞景区跨入全国百万人次大景区行列,以旅游为引领的第三产业成为推动转型发展最活跃的因素。

        精准扶贫成效突出。坚持把“双联”行动、“1236”扶贫攻坚和“1+19”精准脱贫行动融合推进、精准发力,按照新的脱贫标准,全市农村贫困人口由“十二五”初的13.21万人减少到2015年的6549人,五年减少贫困人口12.56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1年的13.2%下降到2015年的2%以内,扶贫对象人均纯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省列5个“插花型”贫困县实现整体精准脱贫。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等特困群体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分别由“十一五”末的2508元、852元、1900元提高到2015年的4644元、2434元、4414元。

        民生保障显着改善。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兴办为民办实事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财政用于民生的投入年均达到78.6亿元,占总支出的7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十一五”末的10855元增至2015年的19673元,年均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跨上万元台阶,由“十一五”末的5575元增至2015年的10832元,年均增长13.7%。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普通高考录取率连续6年稳居全省前列,张掖医专成功并入河西学院。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有序推进。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5.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7%。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甘州区全国综合养老示范基地一期工程竣工。张掖被列为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基础设施更趋完善。省道213线改建、丹霞快速通道等一批骨干道路建成通车,甘平、六东公路开工建设,累计新建、改扩建道路4468公里,所有乡镇和91%的建制村贯通沥青(水泥)路,兰新高铁建成通车、张掖军民合用机场建成运营,张掖步入立体交通时代。水利设施建设步伐加快,黑河干流引水口门合并改造及河道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工程顺利实施,红山湾、大口子等一批水库相继开工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纵深推进。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1%,张掖入选全国39个“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和10个农业农村信息化整体推进型示范基地。农网城网改造步伐加快,无电地区电力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宜居宜游生态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95.9平方公里,较“十一五”末翻了近一番,城乡面貌发生重大变化。

        生态建设有力推进。坚持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一山一水”为重点的生态资源得以有效保护,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批建设,黑河流域湿地保护、退牧还草、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等一批重点生态工程有效实施,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全面启动,张掖相继被列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工程试点市、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和全国资源再生型城市,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生态安全屏障地位得到巩固提升。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大气污染、土壤污染、重点工业污染源、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生态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开放开发步伐加快。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张掖驻霍尔果斯商务代办处挂牌成立,特色农产品进入中西亚市场,东中部农产品销售市场巩固扩大,向西开放打开新局面。加快实施“引强入张”战略,万达、碧桂园、红星美凯龙等一大批战略投资者落户张掖,累计签约招商引资项目962项、落实到位资金1197亿元。中国·张掖国际超百公里户外运动挑战赛、“张交会”等重大赛事和展会活动成功举办,张掖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张掖企业孵化基地揭牌,华瑞农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95家企业在区域性和甘肃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11亿“14张掖债”成功发行,城投、文旅投、交投、农投、水投五大政府投融资平台和担保体系建立。区域合作与组团联盟发展迈出新步伐。

        改革创新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商事制度、农业农村、财税、投融资体制、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等方面探索形成了一批重要改革成果,工商、食药、质监行政管理体制调整工作全面完成,七一剧团转企改制、文化行政主体合并和广电系统局台管办分离、台网机构分离体制改革顺利实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发展动力和活力持续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启动实施,各领域工作创新全面展开。支持创业、鼓励创新的鲜明导向正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在科技、产业、电商等领域开始兴起。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依法治市开启新征程,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法治张掖、平安张掖建设取得实效。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矿山、危化、交通等领域安全隐患排查及应急救援体系逐步健全,依法关闭小煤矿63户和非煤矿山企业59户,安全生产监管进一步加强,生产安全形势稳定向好。信访、抗震减灾、食品药品监督等工作得到明显加强。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局面得到巩固。“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一批重要成果,双拥共建工作持续深化。

        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扎实开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肃查处腐败案件和违纪行为,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明显净化。树立“四用四不用”选人用人导向,启动实施年轻干部“墩苗计划”和“穗选计划”,强化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干部队伍活力有效激发,崇尚实干、争先进位的氛围日益浓厚。服务型党组织示范创建成效显着,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完成表

        指  标  名  称

        计算

        单位

        2010年

        十二五

        完成

        增长

        (%)

        规划

        完成

        总量

        年均增速(%)

        总量

        年均增速(%)

        1.生产总值

        亿元

        212.78

        11.5

        422

        12

        373.53

        10.5

        第一产业

        亿元

        62.41

        6.0

        90

        5.8

        95.02

        5.7

        第二产业

        亿元

        75.40

        16.5

        180

        16

        109.84

        12.5

        第三产业

        亿元

        74.97

        10.8

        152

        13

        168.67

        11.8

        2.一二三次产业比重

        %

        29.3:35.5:35.2

        21:43:36

        25.4:29.4:45.2

        3.人均生产总值

        17100

        31500

        30704

        4.建筑业增加值

        亿元

        19.98

        7.9



        38.82

        11.7

        5.工业增加值

        亿元

        55.42

        19.1

        150

        18

        72.7

        12.7

        其中:规模以上

        亿元

        45.40

        23

        132

        21

        62.7

        12.4

        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5575

        11.7

        9000

        10以上

        10832

        13.7

        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10855

        6.9

        19100

        12

        19673

        12

        8.财政收入

        亿元

        19.26

        28.1

        40以上

        18以上

        53

        22.4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

        7.58

        20.06

        15以上

        15以上

        24.1

        26.1

        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67.7

        18.6

        155

        18

        147.62

        14.2

        10.常住人口

        万人

        120.06

        0.58

        133

        0.65

        121.98

        0.52

        11.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26.5

        32.9

        累计1106

        20

        累计1140

        20










        回顾五年的发展,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在统揽全局、协调各方中不断提升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使改革发展稳定的组织保障更加有力;始终坚持深化市情认识,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创新和完善发展思路,使发展符合时代潮流、融入国家战略;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在加快发展中破解难题,使发展步伐更稳更快、质量效益更好;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在充分激活全社会要素资源中培育发展新动力,使发展的活力更持久、韧劲更强;始终坚持民生优先,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提升社会和谐水平,使发展更多的惠及百姓、造福人民;始终坚持生态文明理念,在发展生态经济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使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已成为全市人民加快发展的广泛共识和行动指南。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属欠发达地区,发展不足和发展阶段滞后仍是张掖的基本特征,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短腿”、财源匮乏、人才短缺、重大项目接续不足、基础设施相对滞后、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弱、开放程度和干部群众思想解放程度低是张掖的现实问题和突出矛盾。加之,“十二五”规划制定时对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和严峻性估计不足,经济下行压力超出了当初的预判,致使规划确定的部分指标没有如期实现。这些问题和不足必须在“十三五”期间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第二节  发展条件

        “十三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发展将处于机遇叠加、动力转换、多元支撑、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具备加快发展的利好环境和条件。

        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加快张掖发展的机遇期。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创新驱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省委提出打造转型升级大环境、向西开放大门户、物流集散大枢纽、清洁能源大基地、文明传承大平台、生态安全大屏障“六大支撑”,释放了诸多机遇利好、制度红利和发展潜力。“十三五”期间,必须把对接好国家和省上重大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努力在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拓展发展新空间上有新突破;在加快创新步伐,推进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城市建设,打造丝绸之路西部创新型城市上有新进展;在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兴市场主体上有新作为;在发挥区位、资源、能源等比较优势,实现重点领域突破,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上有新建树。

        顺应发展方式转变提升产业效益的机遇期。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家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政策更多的将由需求侧发力转为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共同发力,传统产业格局正加快打破,三产融合、高端高质、信息化引领的发展将渐为主流。“十五”期间,必须坚定不移走转型升级之路,注重融合发展、高端发展、协调发展,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业态,在做大总量中优化结构、加快发展中提高质量效益、协调互动中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加快构建体现自身特色优势、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符合市场有效需求的产业新体系,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和水平。

        实施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的机遇期。我国城市发展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城镇化建设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十三五”期间,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必将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引擎。到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近15万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必须把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扩大内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关键举措来抓,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目标,注重提高公共服务和制度政策供给能力,着力打造以高效、包容、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新型城镇化升级版,加速城乡一体化和农民市民化进程。

        贯彻生态文明理念强化生态屏障地位的机遇期。未来五年,国家将加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制定出台一系列针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差别化扶持政策。张掖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西北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十三五”期间,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秉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定不移地推进主体功能区战略,以全国生态文明试点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等9个国家级战略平台建设为抓手,争取实施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等一批重点生态建设工程,着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把张掖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

        与此同时,与发展环境的重大变化和进入新阶段的发展任务相适应,全市发展已呈现出六个明显趋势: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经济发展动力由资源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趋势更为明显;随着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深化,资源配置方式由政府引导为主向依靠市场自主决定转变的趋势更为明显;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全面推进,经济发展格局由相对封闭向内外大开放转变的趋势更为明显;随着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开发利用向生态低碳循环转变的趋势更为明显;随着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城乡空间布局由“二元”相对隔离向城乡一体化互动转变的趋势更为明显;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逐步实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由单一低层次向多元高品质转变的趋势更为明显。总体判断,“十三五”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交织,时机和趋势总体有利,张掖处于能够也必须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我们要明辨大势、把握机遇,切实增强机遇感、紧迫感、责感,努力在发展动力上实现新转换、在转型升级上打开新局面、在补齐短板上取得新进展,不断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境界。


        第三节  指导思想

        “十三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力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按照省委“八个并重”的新要求,以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为动力,以实现更高发展质量和更好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增长方式,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和党的建设各项事业,在建设幸福美好金张掖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增进人民福祉,确保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十三五”时期的总体工作思路是:坚定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围绕“四二”部署,实施“六六”战略,加快建设幸福美好金张掖。

        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创新发展中建设丝绸之路西部国家创新型城市;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在协调发展中建设河西走廊经济区枢纽城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主要体现,必须坚持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在绿色发展中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典范;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在开放发展中建设向西开放重要门户;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共享发展中率先在全省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四个先行:全面建成小康,在全省整体精准脱贫、实现小康目标上先行;全面深化改革,在盘活公共资源和要素市场化配置、农村土地及资产产权制度改革上先行;全面依法治市,在依法规范行政、维护司法公平公正上先行;全面从严治党,在提高各级党组织执政能力、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上先行。

        双轮驱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靠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靠强化政府服务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打造经济增长“双引擎”,形成市场和政府“两只轮子一起转”的可持续动力机制。

        “六六”战略:充分发挥丝路战略通道优势,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突破;充分发挥河西走廊枢纽城市优势,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上实现突破;充分发挥自然条件独特优势,在现代农业建设上实现突破;充分发挥资源能源富集优势,在新型工业化发展上实现突破;充分发挥文化旅游资源丰厚优势,在旅游文化产业提质增效上实现突破;充分发挥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优势,在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上实现突破。


        第四节  主要目标

        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综合考虑未来五年的发展环境、现实基础、主要任务和增长潜力,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综合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2020年达到600亿元左右,在2010年的基础上提前两年实现翻番;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以上,接近50000元。投资结构和效益得到优化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累计投资达到2500亿元。财源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6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突破40亿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4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0%以上。

        产业转型升级再上新台阶。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显着提高,全产业链打造取得明显成效,循环农业模式和绿色有机品牌优势基本形成。工业经济实力实现重大突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工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显着提高。产业结构继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较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比重大幅提升,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兴起,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非公经济比重达到65%以上。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8:32:50,二、三产比重稳步提升。

        基础设施建设再上新台阶。交通、电力、水利、信息等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路、机场建设步伐持续加快,实现县县通高速、乡镇通国省道、村村通沥青(水泥)路,航空运输能力进一步提升。水利、电力支撑保障能力持续增强,信息基础设施城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进展,城乡资源合理配置,区域协调均衡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

        改革开放水平再上新台阶。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改革红利充分释放,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实施,小微企业“双创”基地城市示范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研究与开发支出占GDP比重达2%以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1.2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进出口总额达到3500万美元,招商引资水平和质量显着提高,对内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

        生态环境建设再上新台阶。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水生态文明示范市等国家级战略平台加快建设,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地位更加凸显。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7.53%,森林蓄积量达到1600万立方米,2020年全市耕地保有量378万亩,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节能减排各项控制指标达到国家和省上要求,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渐成常态,“两型社会”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民生保障水平再上新台阶。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与省、全国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在全省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就业、教育、文化体育、社保、医疗、住房等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保持在97%以上,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民族团结和谐局面不断巩固,法治张掖、平安张掖、安全张掖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

        “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表

        指        标

        2015年

        2020年

        累计或年均增长

        指标

        属性

        (完成)

        (预期)

        (%)

        一、经济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373.53

        600左右

        8.5

        预期性

        人均生产总值(万元)

        3.07

        接近5

        >8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45.2

        >50

        [5]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13.5

        -

        >15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24.1

        40

        >10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147.62

        240

        >10

        城镇化率(%)

        42.19

        >50

        [8]

        二、创新驱动


        研究与开发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

        0.8

        >2

        [1.2]

        预期性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0.98

        1.2

        [0.22]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元/人)

        50700

        >72000

        >7

        科技进步贡献率(%)

        50

        56

        [6]

        三、国民素质




        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

        93.66

        95

        [1.34]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99.73

        99.78

        [0.05]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92.6

        95

        [2.4]

        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9.45

        10.5

        [1.05]

        四、民生福祉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673

        29000

        >8

        预期性预期性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0832

        17000

        >9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1.4

        <103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4.27

        -

        [10]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

        >97

        >97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86

        98

        [2]

        五、生态文明


        单位生产总值用水量(立方米/万元)

        575.41

        完成省上下达的目标任  务


        约束性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吨标煤/万元)

        1.1058


        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吨/万元)

        2.609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减少(%)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万吨)

        3.64


        二氧化硫排放量(万吨)

        5.00


        氨氮排放量(万吨)

        0.146


        氮氧化物排放量(万吨)

        1.65


        森林覆盖率(%)

        17.26

        17.53


        预期性

        注:>为达到以上,<>

        第一章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把创新摆在全市发展大局的核心位置,以建设丝绸之路西部国家创新型城市为目标,优化创新资源,激活创新主体,搭建平台载体,加强政策集成,推动科技、产业、金融、人才等各个领域全面创新,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第一节  强化创新的引领作用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推进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各类实用成熟技术的引进消化再创新,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探索依靠科技创新、实现跨越发展的新模式。强化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支持园区、企业建立科技孵化器、创新实验室、研发中心,支持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围绕主导产业开展联合攻关和应用研究,集中突破一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深化拓展院地、校企合作,吸引省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张掖设立分支机构,围绕区域资源特色和产业优势,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领域,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全市小微企业提供集研发、检测、生产、储存、包装、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服务。建立省科技厅与365bet平台客户端_速发365网址_bei365官网科技创新合作会商制度,加快张掖科技大市场、省科投子公司、创业孵化综合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大科技投入,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推动跨领域、跨行业、跨企业协同创新,培育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建立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提高科研单位、科研人员在成果转化上的收益比,鼓励支持发明创造,依法保护知识产权,提高知识产权拥有量和科技成果转化率。到2020年,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家,拥有授权专利数2500项以上,建成12家省级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融入发展各领域各环节,鼓励各类主体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着力打造发展新引擎。以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为主要载体,突出抓好创业创新基地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投资融资机制、科技支撑与人才保障四个方面的创新示范,为西部“双创城市”建设创造成功经验。鼓励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建设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产业和创新技术孵化平台(基地),支持“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产业链孵化模式,培育“创业工厂”和“创新丛林”,集聚各类生产要素和服务资源,为创业者提供“拎包入驻”的便利条件和“保姆式”的便捷专业服务。全面推进众创、积极推广众包、立体实施众扶、稳健发展众筹,汇聚众力搞创新、增就业、助创业、促发展,引导市场主体裂变式增长,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兴起,促进三次产业跨界融合创新发展,实现对各类实体经济和产业形态的全覆盖。建立财政、税收、土地、融资等创业创新政策体系,落实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降低创业成本,调动创业积极性。厚植创新文化,大力扶持培育和宣传推广创业创新典型,表彰、重奖一批创业创新优秀企业、团体和个人,在全社会倡导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精神,树立崇尚创新、创业致富的价值导向,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

        专栏1: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

        突出创业创新基地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投资融资机制创新、科技支撑与人才保障四个方面的创新示范,重点实施“2876”行动计划。

        建设28个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空间载体。示范期内重点扶持建设1个核心基地、3个重点科技孵化器、14个特色产业基地、10个以上的众创空间。

        1个核心基地:365bet平台客户端_速发365网址_bei365官网小微企业创富中心。

        3个重点科技孵化器:张掖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科技孵化园、民乐生态工业园区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园、张掖现代农业科技孵化园。

        14个特色产业基地:张掖经济技术开发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民乐生态工业园区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张掖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祁连玉文化产业基地、民乐中药材产业孵化基地、张掖电子商务创业基地、张掖绿洲现代物流园区、张掖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创业示范基地、甘州区民俗文化产业园(甘州府城)、山丹国际物流园区、临泽国家级玉米种子产业园、高台休闲度假旅游创业基地、甘州区滨河新区综合养老和健康服务产业基地、365bet平台客户端_速发365网址_bei365官网旅游文化商品开发生产基地。

        10个以上的众创空间:张掖引进高层次人才创业园、河西学院大学生创业园、张掖生态产业科技创业园、张掖创意文化产业创业园、张掖户外运动和体育产业创意园、张掖数字信息产业园、“金张掖”创客空间集群。在先期打造7个重点众创空间的基础上,根据张掖特色资源优势和未来产业发展形势,再打造3-4个以众创空间为引领的特色创业创新基地。

        完善7个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小微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张掖科技大市场、大数据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张掖检验检测服务中心、张掖小微企业创业创新产品交易和会展服务平台、小微企业创业创新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张掖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研发平台。

        实施6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工程。实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投融资体系、科技支撑、人才保障、政策集成、服务环境、能力提升6项创新工程。

        实施“互联网+”行动。积极推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带动生产模式和组织方式变革,逐步形成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产业发展新形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方案,实施“互联网+”创业创新、现代农业、先进制造、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便捷交通、普惠金融、益民服务、生态保护行动,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促进 “互联网+”创业创新融合,建设互联网小镇,依托工业园区、农业示范园区、产业基地等现有资源,建设一批互联网创业创新平台和载体,积极推广应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国家级农业农村信息化综合示范基地,依托甘州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临泽县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开展试点,推动互联网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环节加速融合,培育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品牌化的“种养加销”现代农业新模式。实施“互联网+”智慧水务工程,着力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和综合管理水平。推广“互联网+”先进制造,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进信息技术在制造业中的集成应用,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协同制造及绿色制造,着力打造信息化背景下我市制造业竞争的新优势。加快发展 “互联网+”电子商务,重点打造一批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加快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引进大型电子商务第三方交易平台,建成运营一批网上地方特色馆,大力发展农村电商、行业电商和跨境电商,构建覆盖城乡的电子商务网络体系。发展“互联网+”现代物流,利用我市铁路、公路、航空立体交通枢纽优势,加快建设张掖国际物流园区、张掖绿洲物流园区冷链仓储物流项目,推动跨行业、跨区域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物流信息互联互通。发展“互联网+”普惠金融,引导和带动金融资本通过互联网提供丰富、安全、便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实施“互联网+”旅游文化体育融合创新试点,加快建设智慧旅游综合服务平台、行业监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形成集旅游信息咨询、酒店预订、导游服务、票务预订、旅游商品销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慧旅游信息网络查询服务体系。发展 “互联网+”便捷交通,加快互联网与交通运输领域的深度融合,通过基础设施、运输工具、运行信息等互联网化,推进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便捷化交通运输服务发展,显着提高交通运输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精细化水平。拓宽“互联网+”惠民服务应用,推进“互联网+”行政服务,建设政务数据资源中心,打造网上办事的并联审批平台、快捷务实的便民服务平台、信息公开的阳光政务平台;推进“互联网+”教育,加快建设“睿智教育”公共服务云平台,探索向教育管理者、教师、学生及家长提供教育公共服务新方式;推进“互联网+”医疗,建立医疗网络信息平台,逐步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和人口计生机构的互联互通信息化体系;加大互联网在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安全生产、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推进“互联网+”生态保护,加速互联网在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中的应用,利用智能监测设备和移动互联网,建设全天候、多层次的智能感知体系,加快环境数据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

        强化人才支撑保障。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推进人才工作创新发展,提高人才质量,优化人才结构,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为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大力培养优秀杰出人才,每年筛选一批优秀人才作为省领军人才后备人选进行重点培养,鼓励其领衔组建科研团队、成立专家工作室,进行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突出“高端、紧缺、实用”导向,支持各类企业事业单位、产业园区引进急需紧缺人才,采取院地合作、科研攻关、技术入股、项目合作等方式,柔性引进优秀专家学者服务产业发展。积极做好后备人才的培养,鼓励各类人才参加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考试,对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学术技术骨干,选派到高等院校和发达地区进修深造,深入企业、基层一线挂职锻炼、跟班学习,提高其实际工作能力。建立以业绩为导向的人才选拔机制,选拔一批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对重点领域的人才授予“张掖名家”称号,鼓励其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学科建设等方面发挥作用。突出抓好企业家队伍建设,培育企业家精神,提升产业界、企业界的创新发展能力。组织开展“张商回归”行动,吸引张掖籍优秀人才回乡创业。实施高校毕业生创业引领计划,重视“民间高手”和“草根精英”创业创新。整合市内外教育资源特别是互联网教育资源建设西部创客大学,组建优秀创业创新导师团队,加快培养80后、90后创业创新人才,培育城市创新“基因”。建立健全企业家等各类人才参与政府重大决策和进入人大、政协及各类社会组织的有效机制,提高创业创新人才社会地位。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营造有利于人人皆可成才和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


        第二节  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用工业思维谋划农业,大力发展规模效益型和绿色循环型农业,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高度融合发展的新格局,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转变,争当全省乃至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排头兵。

        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引导调整农业结构,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发展。优化农业空间布局,加快建设祁连山浅山区特色农牧业和走廊绿洲现代农业两大产业带,推进空间区块优势和产业比较优势相互叠加。实施“四个百万”工程,提升玉米制种、畜禽养殖、高原夏菜三大主导产业层次,加快发展马铃薯、中药材、食用菌、特色林果等区域特色产业。以实施国家玉米制种基地建设项目为契机,加快建设玉米制种“四化”基地,推进种子生产企业兼并重组,培育育繁推一体化种业集团,争取设立农作物种子交易所,力促玉米制种产业从自然区位优势向产业规模优势转变。深入开展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试点,建设优质肉牛、肉羊、商品猪、蛋肉鸡四大优势生产区,建立完善饲草料基地、标准化养殖、良种繁育、加工营销、安全保障、科技支撑、产业信息、草原生态保护八大体系,整体提升畜禽养殖业水平。建设绿色有机蔬菜生产基地,积极推进夏秋蔬菜东扩、反季节蔬菜西进,全面提升蔬菜生产经营水平。加快建设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和加工专用薯生产基地,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以双孢菇等草腐性食用菌为重点,建设西北最大的食用菌产销集散中心。积极培育种子种苗专业生产企业,大力发展板蓝根、黄芪、甘草、柴胡等中药材种植,实现中药材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生产。积极发展优质梨、红枣、葡萄等特色林果,加快培育油用牡丹、核桃、文冠果为主的木本油料,推动林果产业发展上规模、上档次、增效益。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与旅游休闲、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

        专栏2:现代农业

        1.打造两大产业带:打造祁连山浅山区特色农牧业产业带和走廊绿洲现代农业产业带。祁连山浅山区特色农牧业产业带重点发展马铃薯、中药材、食用菌、杂交油菜、细毛羊、牦牛等特色优势产业,走以“小、杂、特”为特征的农牧业转型发展之路;走廊绿洲现代农业产业带重点发展玉米制种、高原夏菜、畜禽养殖、特色林果等特色优势产业,走以“高、精、尖”为特征的高效节水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2.实施“四个百万”工程:建设百万亩国家玉米制种基地、百万亩绿色有机蔬菜生产基地、百万亩优质牧草基地、百万头肉牛养殖基地。 

        3.建立农业产业化体系: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

          到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达到250万亩以上,优势特色产业基地面积达到350万亩以上,农作物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360万亩以上,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达到100万亩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50个以上,培育农业行业领军企业5家、主板上市企业1家、新三板上市企业2家。培育示范性合作社1100个以上,示范性家庭农场500个以上。新认证绿色有机农产品60个以上,“三品一标”农畜产品占到生产总量的50%以上;争创8-10个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建成15个国家级、省级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

        创新农业循环模式。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积极推广生态农业生产技术、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和农林牧结合技术,加快推进以种植业、养殖业、菌业为循环链条的“三元双向”农业循环模式。在完善提高“100万亩玉米制种、3800万亩草原、100万亩人工草地→350万吨饲草→100万头肉牛养殖→60万吨有机肥→7万座沼气池→40万吨沼渣沼液→5万亩设施有机农业”循环经济“张掖农业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完善“种植业(秸秆)→畜牧养殖业(粪便)→菌业(菌棒基质)”、“菌业(菌棒基质)→畜牧养殖业(粪便)→种植业(肥料)”的循环农业模式,构建农户家庭或企业小循环、园区或产业中循环、社会层面大循环的循环农业体系,建设国家级高效循环农业示范基地。着力推进农业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四化”进程,达到“一控(控制农业用水总量)、两减(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三基本(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基本资源化利用)”的农村污染治理目标,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建设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坚持以绿色有机为导向,安全优质为目标,推进农产品绿色有机安全生产,打造丝绸之路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国家级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培育一批代表“金张掖”城市标识、占有稳定市场份额的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把农产品安全生产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加强检验检测基础设施和机构队伍建设,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全面提升农产品安全生产监管水平,建设农产品安全大市。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建立禁限用农业投入品公示制度,完善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禁用清单”,严格高毒农药管控,从源头上监控农业投入品使用,确保农产品安全生产。加大玉米制种生产经营秩序整顿力度,有效落实监管责任,确保制种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打造全国种业市场监管的首善之区。加强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创建一批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工作力度。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选择一批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开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创建。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监管示范县、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等创建活动。积极推进“粮安工程”,不断夯实保障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

        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加快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与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打造联合品牌,实现利益共享;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强产业链建设和供应链管理,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加快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农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行动和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的认定工作,落实市级以上示范社、示范性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的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和家庭农场产品直销,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优先承担政府涉农项目。加快农民合作社创新试点,引导土地向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流转,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构建以农业公共服务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的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完善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健全农业保险体系,建立农业生产风险防范机制。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导作用,加大新型农机具推广应用力度,推动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


        第三节  大力发展生态工业

        把发展生态工业作为地方经济的“主板”,实施工业强基工程,突出绿色、高端、循环取向,着力构建以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牵引、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为支撑的“两新一特”地方工业体系,全力打造工业集聚发展平台,实现工业经济总量大突破和质量大提升,推进工业经济上大台阶。

        打造优势产业集群。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目标,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型工业,做大做强新能源、新材料、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特色优势突出、产业协调高效、核心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做大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清洁能源产业,加快推进高台县高崖子滩、甘州区南滩、山丹县东乐北滩3个百万千瓦级光电基地和甘州区平山湖、高台县盐池滩2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力争到2020年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400兆瓦,其中,光伏发电3000兆瓦,风力发电1200兆瓦,生物质能发电200兆瓦。加强与金昌、武威新能源开发合作,推动实施河西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加快平山湖、花草滩、红柳园等煤炭资源勘探开发,建设火电二期2×66 万千瓦发电、花草滩2×35 万千瓦煤矸石发电和肃南大孤山120万千瓦抽水蓄能发电项目。做强以新材料为主体的矿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以仲钨酸铵、钨合金、钼铁合金、特种钢为主的钨钼新材料加工业,形成采矿、选矿、冶炼、深加工一体化开发格局;积极推进特种铁合金、铝镁合金、锶镁合金等金属矿产品加工产业链延伸;加大石灰石、凹凸棒、盐硝等非金属矿深度开发力度;利用各类废弃资源,发展特种水泥、新型墙体材料、新型保温隔热材料及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等新型建材产业。做优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支撑的绿色有机食品加工业,延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充分发挥张掖绿色、优质、安全农产品资源丰富优势,着力打造肉食品、粮食、果蔬、食用菌、中药材、红枣、小杂粮、休闲小食品8条特色农畜产品全产业链,创建张掖绿色食品品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以生物保健品、中药材饮片和成药加工、医药中间体为重点的生物医药产业,以节水器械、山地拖拉机、新型农机具、航空设备制造等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以煤制天然气、焦油加氢、煤制蜡等为重点的新型煤化工产业,以生物有机肥、秸秆饲料化、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沼气发电、生物膜降解等为重点的节能环保产业。

        专栏3: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集群

        1.新能源产业。重点打造“3+2”新能源基地(甘州区南滩、高台县高崖子滩、山丹县东乐北滩3个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和高台盐池滩、甘州区平山湖2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统筹推进山丹绣花庙、临泽扎尔墩滩、肃南明花乡、高台县碱洼滩分散式风电、光电建设。充分利用甘州、临泽、高台等县区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加快华西能源12兆瓦垃圾发电、西龙热电30兆瓦生物质能发电、新生态3兆瓦沼气发电等项目建设,推进绿色能源县建设。加快平山湖、花草滩等煤炭资源勘探开发,形成1000 万吨煤炭生产能力。借助国家实施“西电东送”工程,配套发展调峰电源,建设火电二期2×66 万千瓦发电、花草滩2×35 万千瓦煤矸石发电和120万千瓦肃南大孤山抽水蓄能发电项目。

        2.新材料为主体的矿产品加工业。以钨钼资源开发为重点,加快推进200万吨钼矿采选、联鑫公司100万吨钨尾矿处理、5000 吨仲钨酸铵、3000吨特种钨粉及钨硬质合金等项目建设,扩大钨钼产品规模,延伸钨钼精深加工产业链。大力发展环保型现代高载能产业,着眼于电力就地消纳,加快建设花草滩100万吨现代高载能园区和甘州聚鑫达80万吨锰铁、临泽华兴特种铁合金、20万吨铸铁管生产线项目。以民乐锦世化工、富源化工公司为重点,发展化工铬盐、硫化碱、碳酸锶及金属锶、氧化锶、铝镁合金、锶镁合金等产品。积极推进非金属矿深度开发,加快民乐鑫泰公司30万吨电石、珠峰公司高纯氧化镁、华兴公司100万吨石棉项目建设,推进凹凸棒、盐硝等非金属矿开发。依托卓达集团、欧塑集团、龙翔环保建材等企业,加快100万平方米绿色建筑材料、100万平方米断桥隔热门窗型材生产线、100万平方米人造石板材系列产品等项目建设,提高新型建材生产能力。

        3.农产品精深加工为支撑的绿色有机食品加工业。在扶持沅博10万头肉牛、30万只肉羊,博峰10万头肉牛、牧沅5万头肉牛屠宰加工企业正常生产的基础上,加快建设前进牧业5万吨原料乳、黑河水电5万吨乳制品、华瑞300吨鲜奶加工生产线、金昱70万只肉羊屠宰及精深加工等项目,打造畜产品加工产业链;依托山丹爱福农业、张掖善之荣生物科技、甘州紫家寨农业科技等公司,大力发展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和精深加工,建成西北最大的食用菌产业化基地,打造食用菌食品加工产业链;以高台夏瑞1万吨甘草饮品、临泽10万吨红枣食品、甘州润星生物3万吨沙棘果饮料、1万吨苹果梨浓缩汁加工等项目建设为支撑,打造优质特色饮料加工产业链;以有年集团、爱味客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加快优冠9万吨冷冻食品、临泽弘缘牡丹油提炼加工、8000吨黑番茄制品、3000吨马铃薯全粉生产线及方便、休闲食用加工等项目,打造特色方便食品加工产业链;依托天润汇丰、甘绿蔬菜、银河集团、宏丰公司等加工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出口脱水蔬菜品质,打造蔬菜精深加工产业链。同时,以临泽升华农30万吨,民乐星硕10万吨有机肥项目为支撑,以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为依托,加快建设粪污无害化处理项目。以山丹润牧、临泽泽牧、民乐希诺草产品加工企业为支撑、养殖场区自建青贮黄贮窖池为依托,大力发展秸秆饲料加工业,确保秸秆饲料化利用率每年提高5个百分点,“十三五”末达到85%以上。

        4.战略性新兴产业。①生物医药。重点发展玉米淀粉制药用淀粉、医药中间体、生物保健品、现代中药、生物医学工程。依托晨旭公司、昆仑公司、神威药业等企业,建设15万吨谷氨酸、2000吨核黄素、3000吨土霉素、10万吨药用结晶葡萄糖及年产100吨美伐他汀、300吨截短侧耳素、100吨L-色氨酸、2000吨黄霉素、120吨硫酸粘菌素、300吨阿维菌素生产线项目、5万粒安尔眠胶囊;2万吨甘草、板蓝根、当归、党参、大黄、黄芪等地产中药材饮片、配方颗粒和成药加工等项目。②先进装备制造。依托国际航空大会和机场建设,建设航空设备制造项目及配套项目;依托上海航天机电等国内知名企业,合作开发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建设光伏电池制造和组件安装项目;依托现有节水农业机械加工企业,通过整合资源、技术改造与创新,培育壮大节水管材、喷灌机械和节水器械制造业;依托农机制造企业,大力引进发展山地拖拉机、新型农机具、新能源汽车等装备制造和加工制造业。③新型煤化工。加快煤炭清洁生产转化利用,积极推进40 亿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气、千万吨/年煤提质高效综合利用项目、高台晋昌源20万吨焦油加氢、20万吨合成氨、30万吨尿素等项目,建设煤气化产业链和煤焦化产业链。④环保节能产业。推进污水、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开发建设节能环保建材、生物有机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秸秆发电、沼气发电、生物膜降解等技术和项目,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餐厨废弃物、建筑废弃物等循环利用。

        加快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抓住国家支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中国制造2025”重大战略机遇,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科技创新驱动、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发展环境优化“四大行动”,以大项目支撑、大园区承载、大改造推进、大服务保障,推动工业快速发展。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行动,以“互联网+”为驱动,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技术改造传统工艺,推进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引导矿产、冶金、化工、建材、煤炭等行业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全面提升生产、经营、管理、装备、技术水平,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实施科技创新驱动行动,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推动企业技术、产品、管理创新,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和中试基地,力争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工业园区为重点搭建创新示范平台,完善张掖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功能,新建民乐县生态工业园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加快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力培育品牌,在绿色有机食品、冶金化工、建筑建材等行业争创一批名牌产品,增强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实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行动,全面落实初创型小微企业“五免一补”和成长型小微企业“五奖两补”政策,激发小微企业创新的积极性。鼓励支持“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形成大中企业“顶天立地”、小微企业“铺天盖地”,“大中小”并举、“乔灌草”并茂的现代生态工业体系,全面实现小微企业扩量、提质、增效。实施发展环境优化行动,强化区域工业经济“一盘棋”的思想,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推进机制。全面推行收费清单制度和项目代办制度,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强化工业目标责任考核,严格落实扶持工业园区发展“三个一”责任制,把工业项目建设、新增规上企业等工业发展目标任务纳入市、县(区)年度考核体系,加大考核分值权重,严格兑现奖惩。

        发挥园区集聚效应。坚持把园区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强化规划引导,完善基础设施,推动企业向园区集中,形成“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聚化”的发展新格局,把园区打造成高端产业集聚区、科技创新领航区、循环经济先行区。完善“2+4”工业园区建设格局,按照“两个园区、千亿产值”的目标要求,张掖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冶金新材料、电力能源、农副产品加工、新型建材等产业为重点,着力打造科技型、循环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园区;民乐生态工园区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生物制药等产业,打造全省一流的高标准工业园区;山丹城北工业园区侧重培育现代物流、煤炭综合开发利用和新型高载能等产业,临泽工业园区侧重培育玉米种子、红枣、番茄等食品饮品加工和凹凸棒开发等产业,高台工业园区侧重培育食品加工、煤气化及延伸产业、盐硝加工等产业,肃南工业集中区侧重培育矿产资源开采加工等产业,逐步形成功能定位明确、产业布局合理、错位联动发展的新格局。以产业耦合、企业集聚为导向,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园区产业关联度;按照“资源集约、利益共享”的原则,通过建立“园中园”、“飞地经济”产业园等模式,吸引工业加工项目集中入驻建设,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坚持核心区优先、“网格化”推进,加快完善园区水、电、路、讯、暖、污水垃圾处理等配套设施,提升园区综合承载功能。完善工业园区行政管理体制,健全鼓励企业出城入园的优惠政策,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园区经济循环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强骨干财源建设。突出工业对地方财源的支撑作用,加快建立以工业为骨干财源、覆盖三次产业的财源培植体系,扶持壮大骨干纳税企业,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构筑较为稳定的主体财源基础。依托本地资源和优势主导产业,认真谋划一批投资规模大、财政回报高的财源项目,夯实财源基础。加强金融财税政策协同,引导金融机构推出针对优质纳税企业的金融产品和信贷业务,政策性担保、政府投融资平台优先支持纳税大户发展,扶持骨干财源企业做大做强。加大财源拢聚力度,引导在张开展经营活动的各类企业设立财务独立核算法人机构或财务结算中心,实现就地纳税,充分挖掘各方面的增收潜力。加大综合治税力度,加强国有资产有偿使用管理,提高综合治税的管控水平。

        第四节  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坚持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扩大创业就业、扩大消费潜力的主要途径,拓展发展新领域,培育发展新动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产业。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和国际化为方向,以工业、农业、服务业有机融合为目标,以研发设计、信息、物流、金融、会展等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打造以一核心(甘州区)、五县城(山丹、民乐、临泽、高台、肃南)、两园区(物流、工业)为支撑节点的服务集聚区。高水平、高起点整合生产要素,加快建立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推进张掖国际物流、绿洲现代物流、铁路物流、航空物流等物流园区和各类配送中心建设,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物流枢纽,带动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加速集散。发展冷鲜配送、冷链仓储、保税加工等现代物流业,促进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立足区域功能定位,发展一批生产资料类、生活资料类、农畜产品类、建筑装饰类、机动车辆类专业市场,建设一批大中型商业网点和特色商业街区,形成布局合理、衔接顺畅、功能完善、高效便捷的现代物流体系。鼓励支持传统物流企业转型升级,积极引进现代大型物流集团,推动组建上有专业生产厂家、中连专业运输团队、下接专业市场的现代物流战略联盟,积极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培育发展第三方物流,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加快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推广普及电子商务应用,发展壮大电子商务经营主体,提升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实现特色产业与电子商务深度融合,支撑体系、技术服务、应用推广协调发展,努力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示范基地、示范企业)1家、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县区、示范基地)2家、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5家,培育建设电子商务交易额过10亿元的电子商务产业园1家。

        专栏4:商贸物流建设

        市  场:重点建设甘州区绿洲农产品市场、嘉禾玉米种子暨农产品交易市场、临泽“三农”大市场、高台千禧集贸市场、山丹县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民乐县集华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农产品交易市场,甘州区绿洲物流园区汽车交易市场、甘州区二手车交易市场及甘州、临泽、高台、山丹、民乐5个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交易市场(中心)。

        配送中心及冷链物流:重点建设新乐、金山、博源等6个城市配送中心及嘉禾10万吨、绿涵20万吨、发年10万吨、嘉宏2.5万吨等冷链物流项目。

        商贸中心:建设商贸物流中心、西部国际特色农产品交易中心、反季节蔬菜供应中心。建设甘州区愿景商贸城、新张掖商贸城二期、甘州区粮油主食产业园、适应城市发展需要,建设万达、碧桂园、红星美凯龙、新达、西客站等一批区域商务中心;实施365bet平台客户端_速发365网址_bei365官网高原夏菜外销项目,组建霍尔果斯市西航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

        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张掖国际物流园区、甘州区绿洲物流园区、铁路物流园区、航空物流园区等现代物流园。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服务业与现代农业、生态工业融合发展,构建与产业发展相适应、与城镇化信息化发展相协调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优先发展金融服务业,吸引各类银行、保险等金融分支机构入驻张掖,大力发展证券、保险、信托、期货、财务公司等现代金融业态,建立健全多层次、广覆盖的金融体系,推广普惠金融,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以产业升级和提高效率为导向,积极发展以产品设计、创业孵化、技术成果转化、检验检测等为主的科技服务业,大力发展广告会展、人力资源、法律咨询、会计审计、工程咨询、信用评估、租赁等商务服务业,规范发展现代保险、电子信息、服务外包、节能环保等新兴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科学布局、集约发展。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发展定制生产,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积极拓展电商服务业,借助“互联网+”行动计划,以壮大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和普及电子商务应用为重点,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电子商务平台为载体,完善电子商务服务业链条,实现全市电子商务交易总量快速扩张、信息化水平显着提升的跨越式发展格局。全力实施电子商务“十、百、千、万”工程(全市培育10家以上特色电子商务企业、200家以上电子商务农民专业合作社、1000家以上网店,带动1万名以上劳动力就业并从事电子商务工作)。以“一个平台、三个体系”(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安全认证体系、网上支付体系和物流配送体系)为框架,积极构建电子商务运营环境。到2020年底,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比率达到100%,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比率达到90%以上。

        改造提升生活性服务业。适应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新需求,面向城乡居民生活,大力发展餐饮、娱乐、家政、物业、健康养老等服务业,拓展服务领域,扩大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改造商贸流通、餐饮住宿、批发零售和交通运输等商流服务业,支持发展具有竞争力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完善和优化城乡综合超市、购物中心、批发市场等商业网点结构和布局,加快放心粮店、便利店、中小超市、社区菜店等商业网店建设,鼓励和支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向农村延伸。强化品牌建设,研究制定统一的行业规范和质量服务标准,引导住宿和餐饮业规范健康发展。加快发展农业保险、科技信息、销售服务等农村服务业,大力发展教育培训、体育健身休闲、家政服务等生活服务业,培育服务业发展新优势。推进养老服务与医疗、家政、保险等相关领域互动发展,推进“互联网+智慧养老”,切实提高养老服务水平。结合“1236”扶贫攻坚和“双联”行动,利用农家大院、闲置公共服务设施,每年建成50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互助老人幸福院)。加快建设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平台。积极培育成长快、效益好、规模型现代服务业企业群体,带动相关行业和市场主体发展。


        第五节  推进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顺应消费需求多样化趋势,深入实施“大景区晋等升级、全产业链打造、管理服务水平提升、全民旅游宣传”四大行动,加快旅游与文化体育医养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靓“中国地貌大观园、丝绸之路古城邦、暑天休闲度假城、户外运动体验区、西路军魂传承地”五张名片,努力把张掖打造成丝绸之路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西北区域性游客集散中心和国际特色休闲度假名城。到2020年,旅游接待人数达到30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0亿元以上。

        构建旅游大格局。立足丰富的旅游资源,按照“连点成线、集点成带、组团整合”的思路,实施大景区建设工程,构建“一核、两翼、三带”旅游发展空间大格局。强化甘州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功能,以大佛寺、木塔、湿地公园等景区为重点,打造具有“丝路文化特色街区”和“自助旅游集散中心”双重功能的中心城市游憩商业区,加快完善城市旅游服务设施,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扩充旅游接待能力,努力把甘州区建成容纳多种旅游业态的城市型旅游功能复合区。强化肃南皇城夏日塔拉草原、文殊寺宗教文化与祁连冰川探险旅游区“两翼”功能,整合马蹄寺、裕固风情走廊、特色村寨等核心旅游资源,开发民族风情体验、民族体育赛事等观赏体验性项目,建设裕固风情体验旅游区;加快与青海祁连等地的互联互通,积极开发冰川探险旅游新业态,建设祁连冰川探险旅游区。以古遗址、古建筑等历史文化遗迹为主,打造张掖历史文化旅游带;以川、雪山、森林、草原、湿地、丹霞、峡谷等自然景观资源和皇家马场、裕固风情、宗教石窟艺术等人文景观资源为主,打造祁连山腹地生态旅游带;以黑河干流由南向北的条带状自然人文景观为主,打造黑河流域景观大道旅游带。推动周边省区旅游资源联合开发,打造一批区域旅游精品线路。

        培育旅游大产业。强化产业融合,延伸产业链条,推动旅游产业提档升级,力争把张掖建成全省文化、体育、旅游、医养融合发展示范区。加快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发展,深入挖掘丝路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内涵,发展文化创意、广播影视、出版发行、节庆会展、文化演艺等文化业态,办好“湿地之夏•金张掖旅游文化艺术节、中国•张掖祁连玉石文化旅游博览会等品牌节会,建设丹霞景区“印象”剧场、长城硖口历史文化游览区、西游记文化主题公园、丝绸之路古城邦暨影视基地、屋兰古城等一批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打造大型实景剧《丝路印象•七彩张掖》、《天籁裕固》等一批经典文化艺术产品;加快推进以历史、地质、民族民俗等为载体的文化遗产“历史再现”工程,新建博物馆50座,到2020年全市各类博物馆达到100座以上;围绕“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主题,以红西路军纪念馆为引领,加快红西路军梨园口战役遗址公园、红西路军军旅文化产业园、艾黎新西兰国际旅游度假村、福音堂医院与张掖老街联合开发合作等项目建设,以红色旅游景区为依托,开发国防教育、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复合型精品旅游线路,积极申报全国红色旅游基地,叫响做强红色旅游产业,到2020年全市接待红色旅游游客达到3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6亿元以上。加快旅游与体育深度融合发展,以创建全省体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国际户外运动名城为目标,紧抓张掖作为全国体育产业联系点的机遇,把户外运动作为核心产品,把户外运动体系建设作为发力重点,积极开发高山探险、滑冰滑雪、户外露营、徒步穿越、赛马赛车、山地自行车、航空体育等体育休闲产品,全力打造张掖国家健身步道、滑冰滑雪、自驾游、马类运动、露营、户外拓展、汽车越野、滑翔航空、山地探险、山地自行车等户外运动基地,办好丝绸之路·张掖户外运动节等品牌赛事,构建以山地户外运动、体育旅游休闲、品牌赛事、体育节庆、民间民族体育为主导,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中介培训、体育用品制造与销售等服务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加快旅游与农业深度融合发展,在注重乡村自然环境、乡土特色、历史风貌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突出乡村生活生产生态特点,加快建设乡村道路、电力、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垃圾污水处理设施、信息网络等公共服务和配套设施,发展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培育一批景区辐射型、通道景观型、城郊休闲型、农业观光型、养生保健型等多种类型的乡村旅游村镇。到2020年,建成专业旅游村镇20个,标准化农家乐200户,整体带动农村就业5万人以上。

        建设旅游大景区。紧抓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旅游黄金段建设机遇,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统筹整合、集约开发旅游资源,大力实施冰沟丹霞、平山湖大峡谷、扁都口、甘州府城、金张掖国际文化旅游主题欢乐园、山东商会博海水世界、华夏牡丹文化旅游观光园、水上方舟游乐园、通用航空基地、丹霞观光小火车、骆驼驿丝路风情小镇、金张掖游客集散中心、弱水花海、丹霞五谷园、盛世大唐文化街、西域大唐风情园等一批体验内容丰富、文化内涵深厚、带动能力强劲的旅游项目,加快完善景区道路、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观景台、游步道、旅游厕所、环境保护、安全保障等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改造或新建国家沙漠体育公园、大湖湾、扁都口、七彩丹霞、山丹马场、康乐草原、冰沟丹霞等一批汽车自驾游营地,规划建设张掖至周边地区高等级公路和祁连山腹地旅游公路,加快实施中心城镇通往重点景区的高速公路和旅游专线通道,合理布局建设公路沿线旅游厕所、加站、游客栖息、购物、快餐为一体的旅游服务设施以及旅游交通引导标识系统,新建和改建一批旅游A级厕所,着力打造一批核心竞争力强、品牌效应突出、带动作用明显的旅游大景区。积极推进景区资源整合管理,组建大景区管委会,对大景区实施统一规划、统一保护、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强化综合执法和经营管理职能。依托大景区管委会依法组建旅游开发公司,对大景区实施市场化建设运营,搭建融资平台,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大景区建设。到2020年,创建国家5A级景区1-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3-5个;建成旅游大景区3-4个,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以上景区1个,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以上的景区3-5个,旅游名镇3-5个。

        营造旅游大环境。大力发展智慧旅游,建设集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营销、智慧旅游体验于一体的张掖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全面开展智慧旅游景区、饭店、企业、乡村创建工作,加强旅游景区及主要旅游区域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到2018年,全面实现旅游管理、服务和营销智慧化。实施旅游床位工程,大力发展经济型快捷酒店、商务酒店,适度建设星级旅游酒店,加快发展农家客栈、牧家帐篷、城乡公寓式客房等住宿设施,到2020年各类接待设施床位数达到5万张以上,星级旅游饭店达到40家以上。深挖民间美食,发展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定点风味餐厅和重点景区特色饮食文化街区。建立健全旅游安全预警和应急机制,完善应急救援、公共医疗、卫生检疫防疫等安全救助体系。持续开展旅游业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破坏旅游市场秩序和损害旅游形象的违法违规行为。实施旅游人才培训工程,依托高校和知名景区、高星级酒店设立一批培训基地,引进和培养一批旅游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及紧缺型人才,鼓励各类大中专毕业生开展旅游创业活动。进一步优化、扩充航线、高铁、列车的班次,加快实现与敦煌、天水、庆阳等机场的支线串飞。培育大型旅游运输企业集团,支持景区经营公司和旅游汽车服务公司经营旅游交通专线。推出张掖旅游“必购商品”,扶持培育一批旅游商品生产经营主体。充分利用丝绸之路文博会战略平台,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洽谈、产业对接和人文交流,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开放合作、融合发展。深入实施旅游全民宣传行动,借助节会赛事活动,多手段加大旅游宣传营销力度,充分发挥乘数效应和集群效应,提升“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含金量,扩大张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二章  统筹推进协调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


        坚持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区域协同、城乡一体,在强化协调中拓展发展空间,在缩小差距中彰显和谐包容,在推进均衡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把张掖建成河西走廊综合枢纽城市。


        第一节  构建新型城镇化体系

        以365bet平台客户端_速发365网址_bei365官网区辐射五个县城、甘州老城区加五个功能区为基本框架,以十二个国列重点建制镇为支点,加快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城市发展体系。按照“历史文化名城、生态湿地之城,区域经济中心、游客集散中心”的城市发展定位,构建以老城区为中心,带动循环经济工业园、国家湿地公园、滨河新区、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国家沙漠体育公园5个新型生态功能区的“1+5”市区生态城市框架。老城区激活古城文化底蕴,提升历史文化名城品位;滨河新区着力打造集行政办公、休闲居住、科研教育、商贸物流于一体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循环经济工业园、国家湿地公园、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国家沙漠体育公园按照功能定位、以产带城、产城融合、加快发展。坚持“历史为根、文化为魂、西部风情、张掖特色”的基本理念,构建以市区为中心,辐射5个县城的“1+5”生态城镇体系。甘州区、临泽县对接互动、共同发力,推动甘临一体化进程。临泽县着力提升国家园林县城建设水平,以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大沙河流域综合治理和大沙河生态文化主题公园建设为依托,拓展城市空间,打造水天一色的生态景观城市。高台县以开展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为契机,巩固国家园林县城成果,围绕“三纵四横”水系景观带建设,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彰显黑河湿地风韵和滨水城市特色。山丹县突出大佛寺、艾黎文化、汉明长城、皇家马场等特色文化优势,增加城市文化元素,打造文化县城。民乐县发挥高原生态特色优势,精心打造扁都口、海潮湖自然人文旅游景区,美化城市形态。肃南县立足“山水肃南、裕固家园”的主体定位,精心打造依山傍水、小巧玲珑、裕固风情的山水小城。以甘州区沙井镇、甘浚镇,临泽县沙河镇、新华镇,高台县城关镇、南华镇,山丹县清泉镇、位奇镇,民乐县洪水镇、六坝镇,肃南县红湾寺镇、皇城镇等12个国列重点建制镇为突破口,加快培育城郊辐射型、休闲体验型、工业带动型等特色小城镇,打造一批产业新镇、旅游名镇、生态大镇、科技强镇、商贸重镇,提升重点建制镇生产要素集聚功能,引导产业和人口集中、集聚、集约发展,加快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小城镇发展格局。


        第二节  完善城乡基础设施

        加快城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打造区域性立体交通枢纽为目标,完善路网结构,提升通畅能力,逐步形成城乡、区域互通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充分发挥国家公路交通枢纽城市功能,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农村客运网络和正点高效的城市公交系统,合理配备客、货运站场和物流体系,实现“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统筹谋划甘临产城融合区交通设施建设,促进两县(区)功能互补和联动发展。着力推进互联网+交通发展,加快智能公交体系建设,积极发展旅游客运,新建市客运中心站、综合客运枢纽站和高台、丹霞旅游景区、山丹新城区等5个客运站(场)及5县(区)公交站、滨河新区等3个公交枢纽站,形成集公路、铁路、民航、城市公交、出租车等多种运输方式中转换乘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客运枢纽和与城乡规模、人口、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城乡客运一体化运输体系。

        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以建设安全高效便利的生活服务和市政公用设施网络体系为目标,提升城镇道路、给排水、供热供气、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一步完善滨河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快推进市、县(区)档案馆、人防疏散基地建设。试点推行城市新区和新建主干道路地下管廊模式。积极发展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加快建设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配套建设停车场和充电桩。加强城镇供排水和防涝防洪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城乡统筹供水,实现市区和5县城公共供水普及率100%和水质达标双目标;加强黑河、大沙河、山丹河、隆畅河、洪水河等城市水系保护和管理,强化城市蓝线保护,整治城市黑臭水体,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建成较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防洪工程体系。加快城镇集中供热和燃气利用工程建设,市区(含滨河新区)全面实现、县城基本实现集中供热供燃气,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任务。加大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切实提高城镇污水处理、再生利用能力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水平,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积极推进城镇基础设施服务范围向周边乡镇村庄、景区景点延伸,以城带乡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绿色建筑发展。

        专栏5:城镇基础设施

        “十三五”期间,全市计划实施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道路交通、供水供热、燃气利用、污水垃圾处理、园林绿化、城市综合体、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12个方面的城建项目130项,概算投资182.8亿元。

        1.综合管廊:启动实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在市区西南二环路、西二环至西三环、滨河新区拟建设综合管廊23公里,概算投资23亿元。

        2.海绵城市:启动市区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建成区50%以上的面积达到“自然渗透、自然积存、自然净化”的目标要求,概算投资10亿元。

        3.道路交通:改拓建市区祁连路、滨河新区屋兰路(北二环路)、甘州区至临泽县国道312线一级公路改造、高台县南滨河路、山丹县长城新村、民乐县西环路延伸段、肃南县桦树湾等道路60条、150公里。配套建设社会性公共停车场30个,在城市的交通枢纽、商业中心等交通流量较大的大型公共设施附近设置相应规模的地上及地下停车场(库)。市区建设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公交车快速通行系统,改造城区道路绿化带隔离设施,拓宽城区道路。概算投资30亿元。

        4.供水:实施市区城市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中心、滨河新区三水厂扩容、临泽县城市新建水源地建设、高台县水质化验室建设、山丹县城市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建设、民乐县城区供水扩建二期、肃南县应急水源建设等12项供水工程,改扩建供水管网251.3公里,新增日供水能力5.65万立方米,概算投资4.6亿元。

        5.供热:实施市区集中供热老旧管网改造、临泽县城区集中供热扩建、高台县集中供热、山丹县城区集中供热二期、民乐县城区集中供热老旧管网改建、肃南县城区集中供热老旧管网改造等10项集中供热工程,改扩建供热管网543公里,新建热源厂1座,新改建换热站、供热站35座,安装锅炉6台,概算投资9亿元。

        6.供气:实施市区天然气利用工程、滨河新区天然气工程、临泽县天然气管网工程、高台县城区供暖备用气源站、山丹县城市天然气利用工程L-CNG加气站等6项燃气利用工程,敷设供气管道30.8公里,新建加气站20座,发展居民用户9300户,概算投资4.6亿元。

        7.污水处理:实施市区市污水处理厂一期提标技改、张掖经济技术开发区黑河北侧工业生活污水处理、临泽县城区生活污水再生利用、高台县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山丹县城区污水收集管网、肃南县桦树湾排污管道等8项污水收集处理工程,敷设污水收集管网58.1公里,新建工业生活污水处理厂1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1座,敷设中水回用输水管道16公里,概算投资3.1亿元。

        8.垃圾处理:实施临泽县垃圾填埋场扩容及民乐县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建设、垃圾收集处理设施等3项垃圾处理工程,新建垃圾填埋场3座,购置垃圾清运车25辆、环卫脚踏垃圾收集车100辆、洒水车3辆、道路清扫车6辆,建设垃圾转运站4个,概算投资1.1亿元。

        9.园林绿化:实施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滨河新区道路绿化、临泽县流沙河丝路文化广场绿化、民乐县西山绿化三期、肃南县公路段原汽修厂及地质灾害区绿化等8项园林绿化工程,完成绿化面积84万平方米,概算投资7290万元。

        10.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实施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476.63万平方米,概算投资7.1亿元。

        11.城市综合体:实施高铁广场商业综合体、世贸大厦、金硕广场、碧桂园建设项目、万达广场、红星美凯龙生活广场、浙商广场、新达广场、万禾财富广场、鸿基智联大厦、中央商务区商业休闲广场、振昊▪品尊国际商务广场、馨月湖商业街、君汇华庭住宅小区等14项城市综合体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138.1万平方米,概算投资95.2亿元。

        第三节  提升城市经营管理水平

        完善城镇规划体系。顺应现代城市发展新理念,按照科学规划、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开展“多规合一”和新型城镇化试点为契机,从城镇要素、结构、功能等方面入手,综合考虑城镇功能定位、文化特色、建设管理等多种因素制定规划,强化城镇规划的指导性、公开性和强制性。加强对城镇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合理确定城镇建设的空间形态和功能结构,加强城镇设计,提倡城镇修补,塑造不同时代特征和区域多样的城镇风貌,留住城市特有的“基因”,走“以人为本、城乡统筹、产城融合、集约节约、文化彰显、生态宜居”的张掖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切实改变“千城一面、万楼一貌”的局面。发展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建筑,提高建筑技术水平、安全标准和工程质量,推广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建筑。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准确把握三大空间布局的内在联系,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提高城市经营水平。创新城市市场化经营,推行PPP模式,加大公共服务供给,鼓励社会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产权转让、入股、拍卖、使用权出让、经营权转让等多种方式,跨地区、跨行业参与城镇道路、停车场、供排水、供气、供热、公共客运交通、污水垃圾处理、园林绿化、环卫保洁等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经营,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和建管分离、管养分离的改革思路,引入竞争机制,分割垄断行业,将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非经营性设施的日常养护、城市公共场所保洁等逐步推向市场,通过招标发包方式,面向社会选择作业单位、承包单位或个人,培育有序竞争的市政公用事业市场体系,走专业化、企业化、社会化经营的路子。

        推进城市共治共管。深入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健全管理机构,完善法规和标准体系,理顺执法体制,推进综合执法,实现城市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网络化。深入开展市容环境整治活动,紧紧围绕以违章建筑拆迁为主的市容整治、以环境卫生为主的环境整治、以退市还路为主的市场整治、以美化亮化为主的风貌整治,创造洁净、舒适、优美、文明的城市环境,打造管理有序、市容整洁、文明和谐的宜居宜游城市,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的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培育城市人文精神,传承城市建筑文化,彰显城市个性,提升城市品质。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尊重市民对城市发展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鼓励企业和市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真正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第四节  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统筹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新格局。调整完善教育、医疗、社保、就业等政策,实施居住证制度,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把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纳入城镇化建设体系,以农业转移人口为重点,兼顾其它城镇常住人口,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现“就地就近城镇化、就地就近市民化、就地就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高台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党寨、位奇全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加快重点建制镇建设,增强产业集聚和辐射带动功能。在条件具备的县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推进撤县建市、撤县建区和撤乡建镇工作。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把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和接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的城镇,推进城镇公共资源向农村延伸,建立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机制。结合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加快培育中心城市、县城和重点小城镇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强化产业协作协同,逐步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发展格局。力争到2020年,全市城镇人口达到65万人左右,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

        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科学编制县域村庄布局和治理规划,细化生产、生活、服务等功能区块定位,合理安排农村产业平台、基础设施、农田保护等空间布局。加强农业生态治理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美丽乡村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庄建设,争取省列“千村美丽”示范村60个,完成30个市级和60个县(区)级“千村美丽”示范村建设。加快推进临泽县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坚持“十好”创建目标,搭建“十个”服务平台,打造“五型”精品社区,力争建成国家级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进一步丰富拓展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和实现途径,围绕公共服务便利、村容村貌洁美、田园风光怡人、生活富裕和谐的目标,着力推进“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街院净化、用能清洁化、用水洁净自来化、农产品无公害化、社会服务便利化、信息网络入户化、村民言行文明化、村内管理民主化”的“十化”生态文明小康新村建设模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

        专栏6:美丽乡村标准社区建设

        1.“十好”创建目标:组织健全班子好、设施完善基础好、民主自治管理好、公共事业保障好、社会治安秩序好、乡风文明风气好、思想健康道德好、尊法学法守法好、环境整洁卫生好、经济发展服务好。

        2.“十个”服务平台:便民服务大厅、党群活动室、社会治理工作站、农业社会化服务站、司法行政(调解)室、文化服务站、医疗卫生服务所、小学幼儿园、社区便民超市、老年人互助幸福院。

        3.“五型”精品社区:社会服务型社区、产业带动型社区、文化道德型社区、融合集聚型社区、创新引领型社区。


        第五节  支持民族地区全面发展

        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大财政投入和金融支持力度,推进民族地区交通、水利、电力等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实施林区移民搬迁和游牧民定居提升改造工程,改善民族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推进祁连山区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建立健全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补偿机制。支持肃南建设百万只高山细毛羊基地,打造高原生态特色优势产业。合理开发利用能源矿产资源,执行资源税收共享政策。重视民族地区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项目资金优先向少数民族较为集中区域倾斜。加强民族文化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建设裕固族文化生态保护试验示范区,形成一体多元的文化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注重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提高民族地区基层教师和医生等人员生活待遇。继续实行对口支援藏区和民族乡机制,深入推进“两个共同”示范县建设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第三章  构筑生态安全屏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围绕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和绿色循环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大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低碳生活方式,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努力把张掖建成西部绿洲生态文明的典范。


        第一节  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

        优化空间开发格局。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全面落实国家和甘肃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深入实施《365bet平台客户端_速发365网址_bei365官网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方案》,构建“一区、多点”为主体的城市化、“一带”为主体的农业和“三区”为主体的生态安全三大空间格局。按照“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的要求,控制开发强度,科学划定三类空间开发管制界限,明确功能区布局,综合调控各类空间开发需求,严格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探索空间开发管控的新模式,引导、约束和规范各类开发行为。以祁连山和黑河湿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重点,以省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生态保护为补充,以草场、林地、河流、走廊绿洲和荒漠戈壁为延伸,以实施重点生态工程为支撑,进一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增强生态服务功能,探索在保护生态环境中创造生态产品、增加生态财富、提升生态价值的途径和方法,切实增强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把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生态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培育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建立与资源环境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立重点生态功能区限制开发制度,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引导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内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现有产业向重点开发区转移,对祁连山核心区的牧民采取就地转为护林工人、生态移民等措施,稳定收入来源,减少人为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探索建立不同功能区域的差别化考核制度,对划定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县(区)逐步降低经济指标考核权重或取消经济指标考核,侧重考核生态环境保护、大气污染治理、区域生态功能稳定性和提供生态产品能力、民生改善等指标,推动各县(区)依据主体功能定位发展,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落实县区主体功能定位。发挥县(区)政府主体作用,按照《365bet平台客户端_速发365网址_bei365官网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方案》和《365bet平台客户端_速发365网址_bei365官网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方案三年工作计划(2015-2017年)》,加快制定县(区)主体功能定位和具体空间落地实施方案,做好专项规划、重大项目布局与全市、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或方案)的衔接协调。改革创新市县规划体制,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建立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空间规划体系。合理划定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比例,城镇空间占比要按照重点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依次递减。严格控制城镇开发强度,促进存量空间优化调整,提升单位国土面积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率。强化耕地保护,实行基本农田按禁止开发区域管制制度,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加强林地、草地、河流、湿地等生态空间的保护和修复,提升生态产品服务功能。以县级行政区为单元,建立由空间规划、用途管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差异化绩效考核构成的空间治理体系。

        专栏7: 国土空间开发布局

        1.生态保护空间: 总体划分为“三区”,其中,南部为祁连山水源涵养生态保护区,中部为黑河湿地保护区,北部为荒漠植被封育保护区。包括甘肃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365bet平台客户端_速发365网址_bei365官网区域内的禁止开发区域(不含基本农田),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开发区中的北部荒漠植被封育保护区(包括甘州区的平山湖乡,临泽县的板桥镇、平川镇北部地区及高台县的合黎山一带)。功能定位:生态产品的主要空间载体和供给区,生态服务价值培育区。

        2.农业生产空间: 总体划分为“一带”,包括甘州、高台和临泽3县(区)除城市发展空间、禁止开发区及北部荒漠植被封育保护区之外区域和肃南县北部区块。包括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开发区中承担农产品生产的区域(除城市、园区、禁止开发区及北部荒漠植被封育保护区)。功能定位:现代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区、主要农产品供给区和美丽乡村建设区。

        3.城市发展空间: 总体划分为“一区、多点”。其中一区为甘州-临泽产城融合区,包括甘州区城市规划区及其以西,省道213线以北、国道312线以南,临泽县城规划区及其以东区域;多点为山丹县、肃南县、民乐县、高台县城区、工业园区及高台县南华镇、山丹县位奇镇、民乐县六坝镇镇区。涉及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甘州-临泽重点开发区部分区域及点状开发城镇。功能定位:通道经济孵育区、生态产业发展区及宜居宜游服务载体。

        第二节  实施生态文明试点工程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试点示范工作,积极探索生态保护的有效机制,着力构建具有张掖特色的生态产业体系、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西部绿洲生态文明的典范城市。

        推进水生态文明试点市建设。启动实施智能水网和智慧水务工程,全面开展城乡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水资源安全保障、最严格水资源管理、防洪抗旱、水文化“五大体系”建设,以甘州区为核心,其他五县为支撑,全面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示范点建设,积极构建“1+5”水生态文明城市格局。以实施黑河张掖城区段治理、黑河东西河间人工湖及旅游综合体工程为依托,积极打造全天候多元化的综合景区,建设弱水花海、民俗文化、林海体验、休闲露营为主的特色景观。立足区域、水域特点,进一步巩固完善临泽县大沙河风景区、高台县大湖湾水库风景区、山丹县祁家店水库风景区、民乐县洪水河河道治理及城北新区、肃南县裕固族风情苑及隆畅河等水系疏浚连通和水景观工程,建设区域特色的水生态文明城市。以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为核心,层层分解落实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全面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划分地下水开发利用禁采区、限采区、可采区,推行“红黄蓝”分区管理模式,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协调统一。

        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市。利用我市被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林业局列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的有利机遇,组织实施一批生态保护建设、生态产业发展、能源资源节约、生态文化推广方面的项目。加强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力度,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从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低耗能、低排放、高效益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产业体系和产业结构。加大生态文明宣传力度,积极推广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形成节约能源资源的消费模式,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化体系。探索祁连山生态保护、黑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加快推进祁连山生态补偿试验示范区建设。开展湿地产权确权和湿地生态补偿试点工作。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划定生态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加快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利用。总结推广临泽试点经验,加快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在创建国家生态市、生态县、生态乡镇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按照环保部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的要求,修订和完善创建规划,科学设定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全面落实责任制度,把生态文明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机制,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利用的各项政策法规,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重点突破、全面推进,推动生态格局、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生活、生态文化、生态制度六大体系建设,不断提升生态文明水平,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


        第三节  强化生态安全屏障功能

        加强“一山一水”(祁连山、黑河)生态保护,加快祁连山和黑河湿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争取实施一批重点生态保护项目,大力开展生态修复和国土绿化行动,全面提升生态系统功能,提高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构筑西部地区生态安全屏障。

        以保护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为核心,加快构建森林生态系统。争取启动实施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规划,全面保护祁连山生态环境;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对祁连山水源涵养林进行全面封禁保护;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中央财政补贴造林工程,大力开展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不断扩大森林面积;积极更新改造退化防护林,持续开展城乡绿化,着力构建高效农田防护林体系和城市森林体系,构建绿洲防护林屏障。以重要水源地和严重沙化耕地为重点,组织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不断完善森林生态保护长效机制。

        以恢复保护黑河流域湿地为重点,加快构建湿地生态系统。加快推进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实施黑河流域综合治理、黑河湿地湖泊生态环境保护、黑河流域中游湿地修复与治理、黑河湿地植物优良种质资源培育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强湿地恢复与保护、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逐步开展退田还湿、主要物种栖息地修复、生态河道建设、有害生物防治、沼泽化草场改良工作,加强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和湿地生态系统修复。落实黑河流域湿地生态补偿政策,强化湿地资源管理,恢复和提升湿地生态功能。构筑丝绸之路黑河流域湿地生态走廊,形成“南部涵养水源、北部封锁沙漠、中部润泽绿洲”的网格状湿地生态格局。

        以建设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为载体,加快构建荒漠生态系统。组织实施临泽、民乐两县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试点项目,加快临泽县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和小泉子沙漠公园建设,争取将高台、山丹等县纳入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建设补助范围,建立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并通过围栏封护、沙源地带流动沙丘固沙压沙、人工促进自然修复等措施,提高封禁保护区植被盖度,有效遏制沙漠化扩展趋势,改善区域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加大封滩育林力度,建立荒漠植被保护体系,构筑北部荒漠区生态安全的“绿色长城”。

        以天然草原植被恢复为依托,加快构建草原生态系统。继续实施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通过围栏封育、禁牧休牧、划区轮牧、补播改良,使天然草原得到休养生息,保护和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全面落实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和草畜平衡等措施,建设人工饲草料基地和舍饲棚圈,积极推广舍饲养殖,转变牧区生产发展方式,降低草原载畜量,减轻草原生态保护压力。积极开展草原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和退化草场治理修复,加强草原生态环境监测预警,落实草原防火和管护责任,保护草原生物多样性,维护草原生态安全,全面提升草原生态系统功能。

        专栏8:生态保护

        1.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包括林地保护和建设、草地保护和建设、湿地保护和建设、水土保持、冰川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科技支撑体系等,规划投资18亿元。

        2.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全市重要水源地和严重沙化的耕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其中:还林28.52万亩,还草16.68万亩,规划投资5.6亿元。

        3.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开展湿地恢复与保护、科研监测、宣教设施、基础设施工程,规划投资4.5亿元。

        4.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水生态修复、水资源管理系统、灌区节水改造、水源工程等,规划投资22.5亿元。

        5.黑河张掖城区段治理:建设水生态景观工程,规划投资19.8亿元。

        6.大沙河流域综合治理:建设水生态修复及水生态景观工程,投资4.5亿元。

        7.黑河流域绿洲和荒漠区防护林基地建设: 人工造林36万亩、封山滩育林27万亩,规划投资1亿元。

        8.国家级公益林补偿资金项目:争取国家投资1.5亿元,加强现有410万亩国家级重点公益林管护,将未纳入补偿的50万亩公益林纳入国家补偿范围。

        9.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继续抓好临泽、民乐两县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试点项目,争取国家投资8000万元,新建封禁保护区200万亩。


        第四节  促进资源节约循环利用

        秉持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理念,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节能降耗,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大力提升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围绕关键环节,选择重点领域,依托骨干企业,强化以点带面,不断完善和构建循环型农业、循环型工业、循环型服务业和循环型社会体系,推进生产与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构建新型工业化产业组织模式。按照物质流和关联度统筹产业布局,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探索建立工农复合型循环经济示范区,促进企业间、园区间、产业间耦合共生。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清洁生产,抓好重点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工作,加快矿产、建材、冶炼废渣、余热余压余气等资源综合利用。不断拓展和丰富循环经济“张掖农业模式”,构建“三元双向”农业循环新模式,推进农业节水节肥节药推广、农业种植养殖废弃物再利用、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农村环境整治等重点工程。强化生产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完善再生资源和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加快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实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处理、水泥窑协同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废旧轮胎及废矿物油回收综合利用等项目。推动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争创工作,加快山丹县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县创建,支持有条件的县(区)开展“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国家试点城市”及“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的申报创建工作,推进循环经济深入发展。

        深入推进节能降耗工作。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健全节能工作协调机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和问责管理,严格实行节能降耗“一票否决”。加大节能机构能力建设,健全能耗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建立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制度,严格执行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继续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节能管理,不断加强农业、商务、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工作。深入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重点能耗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和能源审计制度,大力实施燃煤工业锅炉改造等节能重点工程。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推进碳排放核查工作,完善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和分解落实机制,健全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落实重点企事业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推进重点排放单位在碳交易市场稳步交易。倡导绿色消费和生活模式,推进交通运输低碳发展。

        加快推动资源节约。落实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实施全民节水行动计划,以农业节水为重点,实行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鼓励水权流转,实行终端水价和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制度。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调整建设用地结构,降低工业用地比例,严格控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努力破解耕地保护和建设用地矛盾。强化矿产资源规划管控,严格分区管理、总量控制和开采准入制度,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创建活动,带动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


        第五节  加大环境保护与治理力度

        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为基础,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大预防、保护和治理力度,持续改善城乡生态环境质量。

        深入实施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城市建成区为重点,以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治理为突破口,紧抓产业结构布局、能源效率、机动车尾气排放和施工工地扬尘等关键环节,建设大气环境污染物监测预警网络,开展监测评价及信息发布,推动大气污染向多因子、全位、区域协同控制转变。推进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大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地,加强工业、城镇等重点领域水污染防治,保障水环境安全。坚持“防、控、治”并重,强化源头监督管理,加强农用耕地和城镇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监管,积极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修复,组织实施民乐县铬污染场地修复等重点工程,逐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按照“减存量、控增量、挖潜力”的思路,以改善环境质量为龙头,削减排污存量为基础,有效管控新增量为保障,采取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等措施,推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污染减排,促进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全面实现污染减排目标任务。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制订实施区域差别化产业政策和环境准入政策,实行区域产业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和结构。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监管。大力开展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推进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在畜禽养殖密集区布局建设有机肥生产线,实施临泽升华农、甘肃星硕等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项目,变养殖业面源污染为种植业优质资源。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鼓励使用农家肥和新型有机肥、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和生物防治。全面推广可降解地膜,鼓励农膜和秸秆回收再利用,减轻白色污染,提高农业废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水平。加强农村燃料结构调整,继续实施农村改炕工程,强化秸秆焚烧监督管理,减少农村大气污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全面提升环境管理水平。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增加环境保护考核权重,强化责任追究制度,全面形成政府负责、部门联动、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统一监管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中的作用,开展环评审批改革,实施分类管理、分级审批、规范过程管理,优化审批环节。建立完善的环境执法联动机制,严厉查处严重环境违法行为。进一步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平台和渠道,拓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渠道。

        专栏9:环境保护与治理

        “十三五”期间规划实施环境保护与治理项目148个,总投资171.43亿元。

        1.环境质量改善和提标工程项目:包括水环境质量改善与提标工程、大气环境质量改善与提标工程项目、土壤环境质量保护与改善工程等项目44个,规划投资36.99亿元。

        2.主要污染物减排项目25个,规划投资70.66亿元。

        3.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项目:包括张掖黑河湿地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等12个项目,规划投资17.63亿元。

        4.重点领域环境风险防范项目11个,规划投资14.15亿元。

        5.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11个,规划投资10.50亿元。

        6.环境监测、监管能力基础保障项目13个,规划投资2.80亿元。

        7.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项目26个,规划投资18.26亿元。

        8.社会行动体系建设项目6个,规划投资4600万元。

        第四章  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提升开放发展水平


        坚持把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作为推动发展和加速转型的强大引擎,积极主动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拓展对外开放空间,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升开放层次和水平。

        第一节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向西开放重要门户

        充分发挥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加快外贸结构优化升级,完善对外贸易布局,创新外贸发展方式,培育对外经济新优势。加快交通、电网、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接通国际战略大通道,进一步强化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重要地位和国家经济、能源、国防安全战略通道功能。深化与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的战略合作,加强与策克口岸、乌力吉口岸及中西亚国家的对接交流,加快建立境外农产品生产、营销和服务网络,建设绿色有机蔬菜、玉米种子、畜产品、番茄制品、马铃薯雪花全粉等五大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国际特色农产品交易中心,鼓励支持优势产能、特色农产品、农业技术人才和先进农业生产技术走出去。在巩固和保持日本、欧盟、美国等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中亚、西亚、俄罗斯、外蒙古等市场的开拓力度。争取设立国家陆路口岸,建立河西走廊张掖无水港、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保税物流园区,推进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向西开放的区域贸易集散中心。鼓励支持企业走出去组建区域产业联盟,打造跨区域产业集团和特色品牌,拓展境外市场。开展对外经贸、人文交流活动,促进商会协会等民间往来。推动丝绸之路国际生态产业博览会暨绿色有机产品(张掖)交易会上升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贸洽谈交易会,打造国际经贸交流平台。加快建设高原夏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全国一流的高原夏菜生产加工基地、西北内陆蔬菜出口创汇基地和冬春淡季反季节蔬菜供应中心。坚持“路”“带”互补、东进西出、内外互动,积极承接中东部产业转移,力争有一批符合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带动力强、经济效益好的大项目、好项目落户张掖。积极构筑网上丝绸之路,搭建行业电子商务跨境联盟和移动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发展跨境跨界快递等新兴业态,培育2-3户销售收入上亿元的跨境电商;充分发挥国家和省级电子商务产业园和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的对外拓展功能,承揽对外贸易新业务。到2020年,全市自营进出口权企业达到200家以上,进出口总额力争达到3500万美元,年均增长7%。


        第二节  建立多层次开放合作机制

        建立健全区域合作发展机制,围绕建设河西走廊经济区,加强与酒嘉、金武的协同合作,构建区域发展联盟和开放性区域经济圈,促进河西走廊经济社会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发挥河西走廊枢纽城市优势,协商建立河西五市协作发展机制,推动政府间合作交流,共同制定区域协作发展互动策略。坚持差异化定位和协同化发展,优化产业链分工布局,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和关联产业协同发展,提升区域产业综合竞争力。发挥区位优势,依托兰新铁路、G30连霍高速、国道227线等主干道,建设河西走廊物流集散中心。顺应“高铁经济”助推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加快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构建张掖至河西各市及周边城市“2小时”经济圈,推动河西走廊经济一体化。加强与青海、内蒙等周边地区的交流协作,推动建立跨省区经济合作区,搭建高原生态畜牧业和矿产资源加工转化平台,形成资源集聚圈和人口集聚区。加快南北方向公路建设步伐,争取张掖至阿拉善盟至银川铁路列入国家铁路网规划,促进互联互通。加强农牧领域合作,大力发展高原生态畜牧业,促进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构建大通道、搞活大流通,建设辐射南北两大高原的物流集散基地和商贸中心,聚集周边优质特色产品占领“一带一路”大市场。发挥河西五市旅游合作联盟功能,推动周边省区旅游资源联合开发,共建国际自驾游黄金廊道和环湖、环山、环沙区域旅游精品线路,打造跨省区域旅游大格局。精心办好丝绸之路张掖旅游文化节、汽车拉力锦标赛、祁连山国际山地户外挑战赛等重大赛事活动,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提升张掖知名度和影响力。建立与山丹马场协调发展联动机制,最大限度盘活马场资源,统筹推进马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旅游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优势互补、产业互补、资源互补。深入挖掘皇家马场的历史文化内涵,丰富拓展现代马文化外延,争取建设马术俱乐部、知青部落、自驾营地、少年军校、旅游小镇、智慧旅游平台等重点旅游文化项目,修复将军楼、鸾鸟古城、古烽燧,着力打造集马文化展示、马术表演、观光休闲、避暑度假、军魂传承为一体、与民乐扁都口和山丹焉支山相连接的生态休闲旅游观光区。提升马场特色农牧业发展水平,加快优质大麦、青稞、油菜繁育基地建设,推进立体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把马场打造成全国有名的特色农业种植区和观光休闲农业区。支持马场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增强加快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


        第三节  优化开放型经济发展环境

        营造外向型经济发展环境。探索和创新内陆开放型经济新模式,加强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法律政策、投资贸易、营商环境等研究分析,为企业稳步有序走出去提供便利服务、创造有利条件。完善投资服务体系,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形成方便快捷、诚信守约的市场环境。为高端人才在子女教育、医疗保险和出入境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创造吸引境内外各类人才的工作生活环境。加快开发区、物流园区等平台建设,提高产业配套能力,降低商务成本,打造承接产业转移新优势。加快推进电子口岸建设,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创新招商引资理念和工作机制,更加注重招商引创,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人才和智力资源。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立足特色优势资源和产业链延伸,组织开展节会招商、精准招商、园区招商、商会招商、以商招商。发挥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在招商引资、产业集聚等方面的载体和平台作用,增强新材料、特色农产品加工、矿产资源开发、装备制造、新能源等特色优势产业的吸引力、承载力和竞争力,继续推动园区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间的对接合作,引进一批产业龙头企业和下游配套产业。强化招商项目落地服务,实行重大项目代办制,提高招商项目签约率、落地率和资金到位率。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实施普惠化扶持政策,完善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体系,营造有利于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市场、服务和制度环境,解决中小企业成本高、税负高、用工难、融资难、玻璃门、弹簧门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不合理规定,全面消除各种隐性壁垒,保证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共同履行社会责任。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吸引非公经济参与基础设施项目、市政公用事业建设和运营,进入能源开发、矿产资源开发、社会事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旅游和全民健身产业等领域。健全贷款、担保和风险投资体系,拓宽非公经济融资渠道。鼓励非公企业完善公司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支持非公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引导非公企业开展国际合作,吸引非公企业入张兴业,开展面向科技型非公企业的专项服务行动,促进非公企业大发展、上台阶。到2020年非公经济比重提高到65%以上。


        第五章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


        第一节  巩固放大精准扶贫成果

        按照省委“三个不变”、“四个切实体现”、“六个精准”的工作要求和市委“当年整村脱贫、两年巩固提高、三年进入小康”的既定目标,深入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全面落实“1+19”实施方案,着力实施精准扶贫项目,创新脱贫攻坚模式,健全扶贫开发机制,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在抓好65个贫困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同时,统筹抓好非贫困村扶贫对象的精准脱贫工作,进一步强化帮扶力量和扶持措施,补齐非贫困村发展短板,培育壮大脱贫增收产业,整体推进全市脱贫攻坚进程。在65个贫困村整体脱贫的基础上,紧盯全面建成小康目标和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结合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优化调整现有村庄布局,切实推进贫困村向美丽乡村平稳过渡。争取实施酥油口水库下库、食用菌产业化、贫困村土地整理、农村道路改造等关乎贫困村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进一步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发展后劲。持续推进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进一步整合市、县区教育培训资源,抓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雨露计划”、“两后生”学历教育等项目,重点开展政策法规、发展理念和致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贫困群众能力素质,全面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创新脱贫攻坚工作机制,抢抓金融扶贫政策叠加机遇,用足用好易地扶贫搬迁贷款、“双业”贷款和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等各种扶贫贷款,健全完善贷款投放、使用机制,充分释放金融资本对脱贫攻坚的支撑作用。推进双联行动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集中双联力量,强化工作措施,帮助联系村进一步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扎实做好产业培育、技能培训、改善条件等工作。

        专栏10:“1+19”精准扶贫支持计划

        1个实施意见: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65个贫困村精准扶贫实现当年整村脱贫的实施意见。

        19个支持计划实施方案:

        1.农村饮水安全支持计划:解决12个精准扶贫村4617户17912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全面提升其他53个贫困村饮水水源保证率、供水保证率、水质达标率和自来水入户率。到2020年底,自来水普及率100%,水质达标率95%以上。

        2.动力电覆盖支持计划:全面提升贫困村供电能力,实现贫困村动力电覆盖率100%,户均配变电容量达到2千伏安。

        3.交通支持计划:建设农村公路2718公里,建成15个乡镇客运站、300个行政村停靠亭,实现所有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的目标。

        4.农村危房改造支持计划:完成26944户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

        5.易地扶贫搬迁支持计划:完成7401户22664人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实现符合条件和有搬迁意愿的群众应搬尽搬的目标。

        6.生态环境支持计划:在65个贫困村建设高标准农田6万亩,完成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任务的100%以上的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和搬迁避让工程;有条件的贫困村渠路田绿化率达到90%以上,贫困群众林业收入达到1100元以上;贫困村草原植被覆盖率达到53%以上,草原沙化、鼠害、超载过牧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贫困村环境得到全面整治,村容村貌有效改善。 

        7.种植业培育支持计划:2020年,65个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200元左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以上,农业增加值年均增幅达6%左右。

        8.草食畜牧业培育支持计划:大力发展草畜产业及畜产品加工业,推进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提高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能力。实现65个贫困村当年整村脱贫、两年巩固提高、三年进入小康的整体目标。

        9.电商支持计划:贫困村全面普及电子商务应用,实现县区有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乡有电子商务服务站、村有电子商务服务点,贫困村农户能够通过网络平台销售农特产品、购买生产生活资料,交易额年均增长30%以上。

        10.教育支持计划:到2017年,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0%;学校全部达到义务教育办学标准,落实中职生免学费政策和助学金政策,扩大贫困家庭学生进入职业院校的覆盖面。实施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雨露计划”、“两后生”学历教育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

        11.卫生扶持支持计划:实现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全面落实新农合贫困参合患者5项优惠政策,政策覆盖率达到100%;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起付线由5000元降低到3000元,报销比例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 65个贫困村全部达到县级卫生村标准,80%的农户达到“县级卫生示范户”标准。 

        12.乡村文化场所建设支持计划:完成65个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13个未达标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

        13.社会救助支持计划:根据省上安排逐年提高农村低保补助水平和五保供养标准,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对象参合率达100%,市孤儿保障标准达到960元/月,农村孤儿保障标准达到660元/月。

        14.小额信贷支持计划:力争到2017年底,所有有劳动能力、有贷款意愿和具备一定还款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能够得到免抵押、免担保、5万元以下、3年以内的小额信用贷款。

        15.劳动力培训支持计划:培训贫困家庭有需求的劳动力1.5万人次以上,实现贫困家庭有需求劳动力技能培训全覆盖,每个家庭有培训需求劳动力至少有1人拿到职业资格证书。

        16.干部人才支持计划:以13个重点乡镇和65年贫困村为主战场,选好配强领导干部、夯实建强基层组织、培养开发实用人才,着力建设一支能力强、作风实,扶贫攻坚有作为的乡村干部队伍,建设一批凝聚力、战斗力强,能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一支熟悉现代农业技术、善于经营管理,能够示范指导和带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17.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力量整合和加强管理实施办法。

        18.县乡村精准扶贫实绩考核办法。

        19.市县区财政“五个倾斜”资金筹措实施方案。


        •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就业优先,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以创业带就业,实现比较充分和高质量就业。建立健全就业失业登记、就业困难人员实名制动态管理和分类帮扶等制度,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就业帮扶,加强就业援助体系建设。采取“打包”出售、购买社会服务等方式,加强农村劳动力、企业在岗职工、企业新增用工、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大力实施全民创业行动,加强创业示范园区、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基地和就业服务平台建设,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构建覆盖城乡、统一规范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均等化的就业创业服务。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保障零就业家庭困难人员就业。全力做好大学生、复转军人就业安置工作。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政策支持,促进劳动者自主就业。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维护职工和企业合法权益。突出抓好扩大就业、增加工资福利、落实正常增资机制、提高居民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五大重点增收措施,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机制,努力缩小城镇居民收入与全国、全省的差距。深入挖掘产业化经营、劳务输转、财产性、转移性增收潜力,保持农民收入在全省的领先地位。“十三五”期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达到1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85%以上,城镇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新成长劳动力免费接受基本职业技能培训实现全覆盖。

        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坚持精算平衡,完善社保资金筹资机制,分清政府、企业、个人等的责任。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落实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逐步提高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障待遇。完善统账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构建包括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持续扩大覆盖面。健全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发挥医保控费作用。改进个人账户,开展门诊费用统筹。整合城乡居民医保政策和经办管理。鼓励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将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健全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加快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建设,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面,切实改善城乡群众居住条件。统筹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强化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社会保险、扶贫开发等制度的衔接配套、系统配置,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为基础,以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为专项,以临时救助为补充,以社会力量参与为基本内容的“8+1”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物价上涨水平相适应的城乡低保、五保供养标准和保障资金自然增长机制,适时提高保障标准,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产业,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和五保供养机构建设,力到2020年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40张,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40%。建设市、县(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建立医疗机构与残疾人专业康复机构双向转诊制度和康复医师多点执业工作机制。实施残疾人基本生活兜底保障工程,保障残疾人基本需求。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和特困群体关爱服务体系。稳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专栏11:民生保障

        “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民生保障项目110项,总投资75.87亿元。

        1.保障住房: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55872套(公租房14602套,棚户区改造41270户),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18944套,总投资70亿元。

        2.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甘州区梁家墩镇、甘州区上秦镇、山丹县清泉镇、临泽县鸭暖镇等项目14项,总投资840万元。

        3.养老服务设施:建设365bet平台客户端_速发365网址_bei365官网老年人康复中心、甘州区全国综合养老示范基地、山丹县养老服务中心供养楼、高台县医养结合养老院护理楼、山丹县霍城镇中心敬老院供养楼等项目75项,总投资4.05亿元。

        4.社会福利服务设施:建设民乐县儿童福利院、高台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等项目4项,总投资3010万元。

        5.殡葬服务设施:建设临泽县殡仪馆、山丹县殡仪馆、高台县公益性骨灰堂等项目9项,总投资5212万元。

        6.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市县残疾人康复中心、市残疾人托养中心等项目6项,总投资9192万元。

        第三节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金种子”工程,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试点,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教育全过程。提高学前教育水平,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改善薄弱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均衡配置教师、校舍、设备、图书等资源,着力解决城区教育资源不足问题,如期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改善高中办学条件,保持高中教育全省领先水平。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支持艾黎国际职业技术学院、陇桥学院张掖校区建设,提升中职教育实训基础能力,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生产实践对接,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办好特殊教育,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发展,科学稳妥推行双语教育,全面提高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办学水平。加强与河西学院的联合协作,支持河西学院转型发展,推动创建河西大学。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动各类学习资源开放共享,建设国家开放大学张掖学院。大力实施“互联网+教育”、“三通两平台”工程,加快发展在线教育和远程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和教育公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城乡教师交流,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加快建设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切实改善农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规范民办学校发展。

        专栏12:教育

        “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教育项目713项,总投资32.22亿元。

        1.学前教育:建设民乐县南丰乡黑山村、高台县西苑幼儿园等幼儿园150所,总投资1.95亿元。

        2.义务教育:建设甘州滨河新区天成学校、山丹县清泉学校、甘州区大满镇城西闸小学、乌江镇安镇小学、甘浚镇头号小学、山丹县东乐乡静安学校等项目506项,总投资7.54亿元。

        3.普通高中:建设张掖中学学生公寓楼、张掖二中分校、365bet平台客户端_速发365网址_bei365官网实验中学体育馆和运动场、民乐一中艺术综合楼和体育馆、肃南县一中教学楼和综合实验楼等项目,总投资5.55亿元。

        4.职业教育:建设艾黎国际职业技术学院、陇桥学院张掖校区等项目,总投资14亿元。

        5.高等教育:建设河西学院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医教协同中心、综合实验楼等项目8项,投资2.8亿元。

        6.义务教育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甘州龙渠乡中心学校、乌江镇中心学校、高台黑泉镇中心学校、宣化镇中心小学等项目40项,总投资3800万元。


        第四节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

        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张掖板块建设为平台,巩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坚持保护“祖业”、推动事业和发展产业并举,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为建设幸福美好金张掖提供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努力实现物质生活殷实和精神文化丰富同步的全面小康。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等各种接地气、暖民心的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文化载道化人、滋养精神的作用,运用媒体宣传、公益广告、文艺节目、文学作品等形式,唱响核心价值观主旋律。不断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引导群众形成向上向善的良好社会道德风尚。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加快丝绸之路文化艺术中心、民乐“三馆、三院”、山丹七馆等重大文化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市县区“四馆一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行政村“乡村舞台”等文化设施实现全覆盖,到2020年实现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化。实施公共文化数字化推广工程,建设张掖文化数字资源库,实现市县区“三馆”数字化。统筹推进“农家书屋”、乡村图书馆、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数字电视无线覆盖等惠民工程,加快推进广播电视高清化、数字化实现全覆盖,进一步提升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创新公共文化设施运行服务机制,逐步扩大“三馆一站”等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范围,引导文化资源向乡村基层倾斜,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城乡一体化。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增加公共文化投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稳步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扶持优秀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围绕张掖人文自然资源、西域风情、丝路文化,打造《西域情》、《大唐西域记》等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和影响力的纪录片、电视连续剧、电影,力争把现代秦剧《公仆》、《水妹》等一批优秀作品推向全省。支持民间文化艺术创作,开展健康向上的民俗文化活动。

        加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力度。积极争取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国家重大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重点文物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加快建设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和骆驼城、黑水国大遗址公园,争取骆驼城、大佛寺、马蹄寺、汉明长城纳入丝路申遗拓展项目。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展示工程、少数民族文化活态传承工程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扶持计划,努力使大量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

        加快文化产业集约发展。强力推进祁连玉文化产业园、甘州府城文化产业园、临泽流沙河文化产业园、焉支山文化产业园、马文化产业园、大佛寺文化产业园区、扁都口文化产业园、大湖湾文化产业园、丹霞文化产业基地、肃南裕固族民俗风情文化产业基地等文化产业园建设,公布一批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鼓励重点文化企业跨行业、跨地域兼并重组,组建出版印务、广电传媒、文化演艺、非遗展销集团,培育壮大文化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文化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培育和完善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促进文化资源合理流动,积极引导大众文化消费,规范繁荣文化市场,支持“专、精、特、小”文化企业发展,构建统一开发、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大力实施全民健身战略。积极扩大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倡导健康生活,合理布点布局,加快市体育中心、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足球场、室内冰场、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城市休闲健身步道、体育休闲公园、体育休闲服务功能区等一批城乡体育设施建设,积极落实全国体育产业联系点建设任务,激发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热情,推动形成投资健康的消费理念和充满活力的体育消费市场,全面提升体育事业、体育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

        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扩大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进一步拓展创建工作内涵,在巩固深化、辐射延伸上下功夫,在吸引群众、凝聚群众、惠及群众上见实效。广泛开展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行动,持续不断地改善公共环境、公共秩序和公共关系。积极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普及科学知识、倡导全民阅读,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预期目标。用互联网新思维占领精神文明建设新阵地,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培育良好家风、乡风、校风、行风,营造现代文明风尚。

        专栏13:文化体育

        “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文化体育项目778项,总投资28.74亿元。

        1.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山丹县七馆一中心、民乐县博物馆、高台县西路军人物馆、甘州区数字“三馆”、甘泉书院、临泽县城市文化综合体、广播电视数字化改造提升工程等项目43项,总投资16.12亿元。

        2.文物保护利用设施:建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骆驼城、许三湾、文殊寺、马蹄寺、黑水国遗址保护等项目78项,总投资4.17亿元。

        3.公共体育服务设施:建设市体育中心、甘州区全民健身中心、临泽县公共体育场、高台县足球场、甘州区体育公园室内冰场、甘州区北街街道东湖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等项目657项,总投资8.45亿元。

        第五节  扎实推进健康张掖建设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以巩固提升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目标,进一步健全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卫生信息管理体系、药品供应和安全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重特大疾病救助和疾病应急救助等制度,健全全民医保体系,调整完善基本医保政策,逐步提高城镇居民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升基本医保支付能力和重大特疾病保障水平。加大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升基本医保管理和服务水平,实现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稳步扩大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强化重大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慢性病防治,加强卫生应急、采供血能力建设,推动区域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整合。统筹卫生资源在城乡、区域之间公平配置和合理布局,加快建设市第二人民医院,积极争取实施县级综合医院和中医医院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巩固提升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水平。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县级精神专科医院、县级计划生育服务和血站等薄弱环节建设,不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大以全科医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力度,实现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覆盖。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服务体系,推行医药分开,实行分级诊疗,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着力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题。加强医疗队伍建设,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农村流动。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落实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积极开展“健康张掖”创建活动,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加快发展健康养老、医疗保健、心理咨询、健康教育等服务,积极开发度假疗养、医养结合、中医药养生等健康产品和服务,推动健康服务业快速发展。整合卫生计生健康教育资源,大力开展全民健康素养促进和监测行动,引导城乡居民树立科学健康观,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专栏14:医疗卫生

        “十三”期间规划建设医疗卫生建设项目636项,总投资12.1亿元。

        1.市级医院:建设365bet平台客户端_速发365网址_bei365官网第二人民医院、365bet平台客户端_速发365网址_bei365官网中医院门诊楼、365bet平台客户端_速发365网址_bei365官网中医院医养结合老年护养中心等项目3项,总投资5.86亿元。

        2.县级医院:建设临泽县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山丹县中医医院综合楼、肃南县民族医院住院部楼、甘州区人民医院住院部楼等项目22项,总投资3.5亿元。

        3.乡镇卫生院:建设甘州区党寨镇中心卫生院、山丹县陈户镇中心卫生院、高台县合黎镇卫生院、甘州区小满镇中心卫生院等项目47项,总投资7796万元。

        4.村卫生室:建设甘州区龙渠乡三清湾村、龙渠乡什八名村、高台县新坝乡西大村等530个村卫生室,总投资3710万元。

        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临泽县惠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丹县清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台县城关镇滨河社区卫生服务站等项目7项,总投资2575万元。

        6.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365bet平台客户端_速发365网址_bei365官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项目7项,总投资2860万元。

        7.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建设高台县妇幼保健院、民乐县妇幼保健院产儿科病区、高台县合黎镇普通计划生育服务所等项目8项,总投资4778万元。

        8.血液中心:建设365bet平台客户端_速发365网址_bei365官网中心血站,总投资440万元。

        9.县级精神卫生机构:建设高台县人民医院精神病区,总投资250万元。

        10.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临泽、肃南县等项目9项,总投资4493万元。


        第六章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支撑发展能力


        抓住国家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支持西部地区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的机遇,加快实施重大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强化张掖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地位和国家经济、能源、国防安全战略通道功能。


        第一节  加快完善立体交通网络

        坚持网络化布局、智能化管理、一体化服务、绿色化发展,深入实施“6873”交通突破行动,大力推进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运输网络建设,提升交通网络等级和密度,全面实现“东西畅通、南北贯通、互联互通、立体交通”的发展目标。

        铁路廊道。协调推进兰州—张掖铁路三四线张掖段建设,实现甘州、临泽、高台、山丹、民乐五县区通高速铁路。加强与内蒙古阿拉善盟两市盟政府之间合作,共同争取将张掖至阿右旗至乌海铁路列入国家铁路网规划建设,开辟西北至华北区际客运新通道。加快推进张掖铁路物流中心、张掖铁路旅游基地等项目建设。推进境内既有兰新铁路扩能改造,提升张掖货运吞吐能力。把张掖打造成为河西走廊地区重要铁路枢纽城市、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 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推动与周城市同城化、一体化发展。

        公路廊道。全力构筑“四横九纵十三联”公路网主骨架,大力推进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农村公路、旅游景区连接公路建设,到2020年,建设公路里程555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62公里,普通国省道1129公里,农村公路3160公里,实施农村公路生命防护工程,实现县县通高速,乡镇通国省道,村村通沥青(水泥)路,4A级旅游景区和市级以上重点产业园区实现二级以上公路通达。重点实施G0611张掖-汶川高速张掖至扁都口(甘青界)段,G213策克-磨憨公路肃南至祁连段,G312绣花庙至山丹西、甘州至临泽一级公路,S301九条岭-瓜州公路张掖段等公路项目。着力推进“综合交通、民生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建设,全面实现“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建设总目标。充分发挥张掖居中四向的区位优势,提高河西走廊南北向交通通达能力,提升东西向道路的通行能力,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和张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

        航空廊道。实施张掖机场扩建工程,重点对飞行区跑道、停机坪、航站区的航站楼及附属工程进行改造,全面提升机场保障能力。加快推进通用航空产业园的规划建设,打造生产制造集中、产业链条完整、创新能力较强的航空产业基地。以低空旅游、飞行培训、应急救援、农牧业作业等为重点,建成六县区和山丹马场二类以上通用航空机场、市级医院和重点景区三类通用航空机场,到2020年,实现县县有通用航空机场的发展目标。积极构建河西走廊城市带通用航空机场群,促进旅游业和航空体育运动的发展,使我市成为丝绸之路上通用航空综合服务保障的重要节点、世界滑翔运动胜地。全力筹备2016(首届)·丝绸之路·中国张掖国际通用航空博览会,全面提升张掖知名度和影响力。

        专栏15: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公路建设:重点实施28项、5551公里、总投资291.11亿元。(1)国家高速1项:G0611张掖至汶川高速公路张掖至扁都口段,建设里程89公里,估算投资66.13亿元。(2)省级高速3项:S05张掖绕城高速、S18张掖至肃南高速公路、S55北山至仙米寺高速公路,建设里程合计173公路,估算投资合计104.36亿元.  (3)普通国道5项:G227张掖至孟连公路甘州区至六坝工业园区段、G312上海至霍尔果斯武威至山丹段、山丹至元山子段(含过境段)、甘州至临泽一级公路、G213策克至磨憨公路肃南至祁连段、元山子至肃南段,建设里程合计410公里,估算投资合计48.22亿元。(4)普通省道18项:S236东乐至马蹄寺六坝至新天段、新天至马蹄寺段,S301九条岭至皇城段、皇城至破城子段,S590山丹至马场二场等18项,建设里程合计719公里,估算投资合计53.98亿元。(5)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期内建设农村公路合计3160公里,估算投资合计17.4亿元。

        铁路建设:(1)兰州至张掖铁路三四线张掖段108公里,估算投资114亿元;(2)张掖至阿右旗至乌海铁路张掖段109公里,估算投资120亿元。

        民用航空:(1)张掖机场扩建工程,总投资5亿元;(2)建设通用航空机场13个,总投资7.8亿元。其中一类机场5个(甘州、临泽、高台、民乐、山丹),二类机场2个(肃南、山丹马场),三类机场6个以上(市级医院、焉支山森林公园、丹霞地质公园、高台大湖湾景区、甘州二坝湖水利风景区、民乐扁都口景区等)。


        第二节 强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推进“6363”水利保障行动,围绕建设水资源配置、农村供水、节水增效、防洪减灾、水生态保护体系,启动黑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全面实施“31345”水利保障工程,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努力实现供水安全、防洪安全、水生态安全。

        构建区域协调的水资源配置体系。强化水资源配置能力建设,着力实施三大水资源调控配置工程,加快推进临泽红山湾、山丹白石崖、民乐山城河、张掖酥油口下库等20座水源工程建设,合理布局抗旱引提调工程,更新改造黑河西总干渠等控制性骨干工程,新增供水能力0.9亿立方米,缓解局部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着力构建布局合理、保障有力、安全可靠的水资源配置体系。

        构建安全可靠的农村供水体系。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135处,重点发展集中连片规模化供水工程,采取“以大带小、以城带乡,以大并小、小小联合”的方式,科学合理确定工程布局与供水规模,进一步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供水保证率和工程运行管理水平,到2020年农村集中供水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护体系,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构建增产增效的节水体系。统筹推进三大节水措施,全面深化节水型社会建设。继续实施山丹马营河、民乐大堵麻、甘州大满、西浚、临泽梨园河等8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推进童子坝、板桥等19个重点中小型灌区节水改造,推进末级渠系建设,完成干支渠建设1000公里,田间配套100万亩,提高输水效率和农业生产用水保障能力。以发展百万亩集中连片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现代农业示范带为目标,加快实施河西走廊国家级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建设和以色列政府贷款高效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大力推广管灌、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77万亩。深化城市节水工作,建立完善水环境和水资源保护的长效机制。

        构建防控有效的防洪减灾体系。加快防洪抗旱工程建设步伐,实施四大防洪减灾工程,完成黑河、梨园河河道治理,积极推进马营河、酥油口河等10条中小河流治理,对68条山洪沟道进行重点治理,治理河长880公里。全面完成小海子、海潮坝等35座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任务,建成保障到位、协调有力、预警高效、处置有序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

        构建人水和谐的水生态保护体系。实施四类生态保护工程,推进六县区重点河道小流域综合治理和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00平方公里。加强水源涵养和生态修复,形成纵贯黑河、梨园河等主要河流的水生态网络。大力发展水电清洁能源,实施临泽县红山湾、山丹县白石崖梯级电站、肃南县白银一二级、甘州区石庙二级、大满干渠水电站等10项小水电代燃料、扩容增效、电气化县建设等农村水电项目。

        专栏16:水利建设重点工程

        围绕水资源配置、农村供水、节水增效、防洪减灾、水生态保护5大工程体系建设,实施“31345”水利保障工程,规划总投资200亿元。

        1.实施三大水资源配置工程。加快推进临泽红山湾、山丹白石崖、民乐山城河、酥油口下库等16座水源工程建设;建设山丹县马营水厂至李桥水库、甘州区三八干渠、临泽县大沙河至鸭暖等25处抗旱引提调工程;更新改造黑河西总干渠等控制性骨干工程,总投资31.91亿元。

        2.完善农村供水工程。全面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十三五”期间计划新改建工程135处,全市农村集中供水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总投资8.23亿元。

        3.统筹推进三大节水措施。继续实施山丹马营河、民乐大堵麻、甘州大满、西浚、临泽梨园河等8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推进重点童子坝、板桥等19个中小型灌区节水改造,完成干支渠建设1000公里,田间配套100万亩,完成临泽县平沙墩等大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工程2座,实施肃南县及甘州区平山湖、山丹红寺湖牧区水利工程。加快实施河西走廊国家级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建设和以色列政府贷款高效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77万亩。大力开展企业、校园、小区、宾馆和机关单位节水创建和节水示范基地建设。总投资62.06亿元。

        4.实施四大防洪减灾工程。全面完成黑河、梨园河河道治理任务;积极推进大瓷窑河、酥油口、小东沟、石灰关河、明水河、摆浪河、渣子河、马营河、洪水河、大堵麻、童子坝、海潮坝、大野口、马蹄河、西柳沟、西营河等中小河流治理;完成全市68条山洪沟道治理任务,治理河长880公里;全面完成小海子、海潮坝等70座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任务。总投资26.57亿元。

        5.实施五类水生态保护工程。推进六县区重点河道小流域综合治理和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800平方公里。实施黑河张掖城区段生态治理、黑河东西河间人工湖、365bet平台客户端_速发365网址_bei365官网国家湿地公园河湖水系连通、高台县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体系建设等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和水生态修复工程。大力发展水电清洁能源,实施临泽县红山湾、山丹县白石崖梯级电站、肃南县白银一二级、甘州区石庙二级、大满干渠水电站等10项小水电代燃料、扩容增效、电气化县建设等农村水电项目。积极开展库区生态移民工程,启动实施黑河流域综合规划生态保护工程。总投资71.23亿元。

        第三节  提升电力支撑保障能力

        围绕解决电力建设与消纳、供应、外送矛盾,以电力外送为重点,规划实施输变电和增容改造“1569”工程,新建1座750千伏变电站,打通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5条外送通道,新建和改造6座330千伏变电站,新建9座110千伏变电站。同时,扩建110千伏变电站4座, 新建、改造110千伏线路20条。加快滨河新区电网建设,完善配套城市电网;继续实施农网升级改造工程,提高农村电网供电可靠性。大力推进风电、光电基地和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引进一批负荷大的资源开发项目,提高电力就地消纳能力,进一步优化电网结构,提高生产生活供电能力,不断增强电网稳定性和输送通畅性。

        专栏17:电力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电网结构,大力实施输变电和增容改造“1569”工程。

        “1”是建设投资10亿元的750千伏张掖变电站;

        “5”是打通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5条外送通道(通过750千伏张掖输变电工程向东打通张掖至金昌、张掖至白银两条外送通道,向西打通张掖至酒泉750千伏外送通道,向南打通张掖至青海日月山外送通道,通过规划 “河西走廊中部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的±800千伏输变电工程,向北打通向“三华”地区负荷中心的外送通道);

        “6”是新建和改造6个33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资1亿元新建330千伏甘州变,投资5000万元改造330千伏民乐开关站、骆驼城变、张掖变、山丹变、黑河变);

        “9”是新建总投资3亿元的9座110千伏变电站(甘州绿洲变、民乐新城变、甘州龙首变、肃南明海变、高台红山变、临泽扎尔墩变、山丹双桥变、甘州园艺变、甘州永星变)。

        同时,投资5000万元扩建4座110千伏变电站(甘州平原堡变、肃南祁青变、临泽甘浚变、山丹马营变),投资1亿元新建、改造110千伏线路20条。


        第四节  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创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和国家智慧城市,优化完善骨干网、城域网和移动通信网,建设张掖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优化升级骨干传输网。推进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宽带骨干网建设,加快城域网升级改造。提高三网融合多业务承载能力,加快形成大容量、少点、高效率、高可靠的城域网络架构。加快4G基站建设,扩大热点地区和重要公共区域无线局域网覆盖。加快接入网基础设施改造,持续推进“光进铜退”,建成全光网城市。积极发展宽带应用基础平台建设,统筹布局互联网数据中心,建设推广公共云计算服务平台,推进传统数据中心规模化、集中化、节能化升级改造。稳步推进祁连山区、插花型扶贫片区及少数民族地区宽带网络建设,条件较好的地区推行光纤到行政村、宽带到自然村,对建设成本过高的边远地区、山区采用移动、卫星等无线宽带技术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到2020年,实现城市光网和4G网络全覆盖,使全市信息化发展水平位于全省前列。

        专栏18: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投资34.7亿元建设信息基础设施。

        1.4G基站传输扩容工程:投资23.3亿元新建6065个4G基站;

        2.骨干城域网扩容工程:投资8.9亿元新建光缆干线28966皮长公里;

        3.光缆干线通乡镇工程:投资2960万元新建光缆传输线路768公里;

        4.张掖智慧经济园区:投资6000万元建设由基础网络、基础数据库和公共信息云服务平台构成的智慧经济园区服务平台;

        5.装备制造业两化融合云服务平台:投资1000万元建设通过对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的集中管理和动态使用,有效提高整体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大幅降低企业使用成本;

        6.公共无线网络:投资3000万元,实现无线局域网在旅游景点、工业园区和重要公共区域全覆盖;

        7.365bet平台客户端_速发365网址_bei365官网“智慧工业”系统:投资1884万元,建设工业企业运行数据库;

        8.智慧交通市区电子警察系统:投资1亿元建设80多个交通十字口及重要交通道路自动监控拍照系统。


        第七章  全面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把改革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紧紧围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科学把握改革任务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和主攻方向,推出接地气、有抓手、能推动的改革举措,努力突破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第一节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按照便捷高效、规范统一、宽进严管的原则,全面实施“先照后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工商登记注册制度便利化改革,加快推进“一照多址”“一址多照”、集群注册住所等改革措施,实现电子营业执照和企业注册全程电子化,提高市场主体登记管理信息化、便利化、规范化水平。对个体工商户、未开业企业、无债权债务企业实行简易注销程序,实现市场主体退出便利化。运用大数据加强和改进市场监管,健全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形成职责清晰、协同监管、社会共治的监管模式。建立和完善全市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和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推进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社会组织信用信息共享共用。实行市场主体准入前信用承诺制度,逐步完善信用信息征集、运用和督查机制,严格落实企业信息公示、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等制度,建立健全跨部门联动响应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让失信主体“一处违法,处处受限”。实行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的“双随机”抽查机制,及时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建立小微企业名录库,改革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统计制度。清理和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形成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构建公平的市场准入环境和竞争环境。支持各类投资创业主体依法平等进入负面清单之外的所有领域,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更多地参与国企改制重组和重大项目建设,支持民营经济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发展民营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大力培育中介组织,鼓励专业化市场中介参与社会经济活动。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权益,限制政府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干预,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第二节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厘清政府市场边界,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主体的管制,推动政府“瘦身”和服务升级,着力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协同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完善实施政府行政权力清单、部门责任清单、财政专项资金清单和政府服务网“三张清单一张网”制度,推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以刚性制度管权限权,提高政府效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行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和网上审批监管。健全政府定价制度,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推进政府定价项目公开透明,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和反垄断执法,完善政府定价公开听证程序。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减少政府对竞争性领域的干预,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进一步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和工作流程,严格控制机构编制,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政府服务能力。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推动政社分开,建立政府职能转移的动态调整机制,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编制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目录,逐步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进一步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和中介服务,落实好降税、精简归并“五险一金”、电价市场化改革等各项政策,降低企业各项成本,增强实体经济盈利能力。


        第三节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坚持一企一策、分类推进,两年完成改革任务,三年实现巩固提升。规范城投、文旅投、交投、农投、水投五大政府投融资平台运行机制,建立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内部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机制,强化决策执行监督机制,扩大融资规模。优化调整国有资本布局,支持重点企业跨行业联合重组和上市,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推动企业领导人员分类分层管理,健全外部监督机制。推进企业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与劳动力市场基本适应、与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挂钩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实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差异化薪酬分配办法。引进各类战略投资者,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促进股权结构多元化。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内部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机制。加强对各类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资本收益率。加快解决原有改制企业历史遗留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深化农业农村综合改革。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立健全土地流转交易市场及服务平台,完善土地所有权、承权、经营权分置办法,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制定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建立完善的农村资产抵押担保制度,探索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林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抵押担保贷款办法,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和农业设施产权抵押贷款工作。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等权能。开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宅基地土地集体所有权的权能实现形式和途径。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深化集体林权制度综合配套改革,推进国有林场、国有林区改革,支持林业合作社、民营林场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稳步推进农业水权水价、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水利投融资改革,积极推行水务一体化管理,建立有效的节水激励机制和良性的工程运行管理机制。加快供销社综合改革。开展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标准化试点。

        深化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深化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加快构筑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全力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法制化、规范化、透明化、电子化。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推行直接供电交易、建设电力市场等市场化交易方式。创新土地、用能、排污权和企业产权、股权、租赁权等资源要素配置方式,探索建立“亩产效益评价”和差别化要素配置机制,对要素配置实行“扶优汰劣”,促进和盘活人才、资金、科研成果等要素在城乡、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间有序流动。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稳妥推进土地征收制度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规范土地租赁、转让、抵押二级市场,支持鼓励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加大市、县两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本公共服务,促进供给主体、供给渠道多元化。扎实推进环评改革试点。探索将政府承担的部分公益性、社会性公共服务职能转移给具备条件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促进公共服务供给市场化。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创新融资方式,为符合产业政策、投资趋向的各类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和资金支持,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探索设立地方法人保险机构、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等要素市场主体和新兴金融业态,鼓励民营资本设立民营银行,继续引进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各类中介机构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积极发展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组织和小额信贷,着力提升金融服务“三农”和中小微企业的能力和水平。鼓励企业在不同层级市场间挂牌、转板、上市、交易、融资,形成层次分明、基础雄厚、功能完备、优势互补的市域内资本市场运行体系。加快推动互联网金融发展,发挥张掖电子产业孵化园平台功能作用,推动电子商务与互联网金融融合发展,支持创业者通过合法互联网众筹平台进行产品众筹、股权众筹融资。推动商业银行在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等领域开展移动金融创新业务。发挥我市天使基金和产业引导基金作用,支持初创型和重点企业发展,积极引进境内外战略投资者,吸引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张掖聚集。建立以企业投资为主体、财政投入为引导的风险投资公司或基金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第八章  健全民主法治,加快建设法治张掖


        第一节 推进法治张掖建设

        围绕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扎实推进法治张掖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着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坚持对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执行人大的决定、决议,认真办理人大建议、意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落实协商民主制度,完善民主监督的组织领导、权益保障、知情反馈、沟通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好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民主监督职能,认真办理政协提案。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全面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民族、宗教、侨务等政策,加强与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联系,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作用,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支持基层组织依法发挥自治功能,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民主协商,推进基层协商制度化。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加强社会组织民主机制建设,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设定权力、行使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建立“三张清单一张网”。完善依法决策机制,严格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推进行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加强监督制度建设,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合理配置执法力量,相对集中执法权,推行综合执法,实现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以市县行政区为单元,建立由空间规划、用途管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差异化绩效考核等构成的空间治理体系。严格遵守规范性文件制定权限,落实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建立“三级政府、两级监督”的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体系。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对公共资源配置、财政预算、重大项目审批、社会公益事业等社会关注度高的事项及时公开,让政府公权在阳光下运行。

        维护司法公平公正。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健全完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维护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快完善体现权力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地方法规制度体系,加强市场法规制度建设,制定完善发展规划、投资管理、土地管理、能源和矿产资源、财政税收、金融等法规,依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反对垄断,促进合理竞争。加强社会治理基础制度建设,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


        第二节 推进平安张掖建设

        在更高起点、更高水平上全面深化平安张掖建设,着力从源头上、基础上、根本上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保障政治安全、公共安全、网络安全,保持全市和谐稳定。

        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使群众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益有保障。健全民意调查、信息公开、听会、协商谈判、公民投票等制度,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改革信访工作机制,完善诉讼、仲裁、行政复议机制,畅通和拓宽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建立心理干预机制,防范和降低社会风险。完善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政策,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加强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体系建设,完善多元化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增进社会和谐。

        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社会治安形势分析研判、实战指挥、部门联动和区域协作机制,完善以街面防控网、社区防控网、单位内部防控网、视频监控网、区域警务协作网、虚拟社会防控网等“六张网”为骨架,集打防管控一体化运作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网络体系。加大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力度,构建“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联网运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集约化、联网规范化、应用智能化,实现城乡视频监控一体化、全覆盖。加快推进警务综合平台建设,建立以市级为主的警务云计算中心,加强公安机关刑侦、技侦、网侦、图侦“四侦’建设,扩大公共安全视频联网成果应用,实现综治维稳多项基础性工作的信息化、动态化、精细化管理,提高打击犯罪的精准水平。

        加强基层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全面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健全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加强基层公安、综治等防控力量建设,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培育壮大社会化防控力量,注重源头预防与末端治理相结合,深化农村社区化、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全面落实“一村一警、一村一名平安特派员、一村一名法律工作者(律师)”,做实网格、做强管理、做优服务,建立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调处化解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提高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实施分级管理,建立应急联动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强化应急预案管理,健全应急管理保障体系,加强应急平台、队伍建设。加强城市道路、学校、医院、文体设施等公共场所突发事件组织救援、现场施救、调查处理等应急工作,提升预防、处置、事后恢复能力和水平。依法严厉打击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危害社会治安、危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持续排查整治社会治安混乱的地区、场所,改善治安状况,提升公众安全感。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大力推进平安细胞工程建设,深化“平安五小工程”等基层平安创建活动。


        第三节 推进安全张掖建设

        强化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食品药品监管制度,提升安全保障水平。建立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构建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和质量安全风险监控体系。建立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标准认证机构、风险评估机构、信用评价机构的许可制度,及时、准确地发布食品安全信息。构建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发挥多元主体作用,落实各方责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提高安全生产保障水平。实施安全隐患治理工程,重点做好矿山、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输油(气)管道等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加强重要领域、重点场所及电梯等高风险设备监控,突出隐患排查治理,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加强职业卫生监督,严防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全面推进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发园区安全监管队伍、机构以及基础设施、装备和支撑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法规制度,加大执法力度,提升安全监管能力。加快全市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强化科技兴安和物联网推广应用,推进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强化应急救援基地和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加大综合监管力度,严格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

        切实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对各类生态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实行“零容忍”,防范生态环境风险。进一步加强重点地区、重点流域、重点行业环境大检查、大整治力度,强化对浪费能源资源、违法排污、破坏生态环境等行为的法律监督、行政监察。健全统一监管、分工负责和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有序整合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监管力量,推进联合执法、区域执法等执法机制创新。加强基层执法队伍、环境应急处置救援队伍建设,提高环境风险防控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


        第九章  加强规划实施保障,确保规划目标任务实现


        认真落实全面从严管党治党责任,全面提高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最广泛地动员全社会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改革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


        第一节  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强化问题导向、底线思维、责任担当,善于运用辩证思维、法治理念、改革意识、创新精神研究推动工作,不断提高各级党委(组)领导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深化先锋引领行动,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3783”主体责任体系,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不懈纠正“四风”,推动党风政风民风持续好转。进一步选好配强领导班子,强化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为“十三五”发展提供人力支撑。着力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水平,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健全社会舆情引导机制,传播正能量。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党委(组)工作的一系列部署要求,完善党委(组)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围绕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营造良好环境,加强对经济工作的研究,确定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健全决策咨询机制,强化经济运行的宏观管理和调控,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支持政府依法履行职责,推动政府依法行政。


        第二节  加强政策配套支持

        立足当前,兼顾长远,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根据本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加强政策的统筹协调,合理配置公共资源,积极调控引导社会资源。加强对政府公共预算安排、金融资本运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合理配置等领域的引导和综合协调,稳定和引导社会预期,促进总量平衡和结构调整。加强产业政策引导,积极化解过剩产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集聚集约绿色发展。推进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加强财税政策引导,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提高政府保障能力。发挥重大项目对规划实施的支撑带动作用,在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社会民生、扶贫攻坚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一批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新供给,释放新需求,优化投资结构,促进增长动力转换。完善和落实鼓励消费的各项政策,合理引导消费行为,释放消费潜力,增加即期消费,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坚持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与促进转型发展相结合,突出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引导投资更多投向公共服务等薄弱环节和领域,扩大有利于结构优化、增强后劲、弥补短板的投资份额。鼓励扩大民间投资,落实好促进民间投资的各项政策措施,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增强投资的活力和动力。


        第三节  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健全完善规划体系。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统领,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以市级重点专项规划、行业规划和县区规划为支撑,形成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积极推进规划体制改革,探索“多规合一”、“多规融合”,引导人口、产业、城镇、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合理布局,强化空间管控,完善管控措施,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促进国土空间集约、高效、可持续利用。

        加强规划衔接协调。各县区、各部门要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按照本规划确定的发展导向、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结合各自实际,认真做好专项规划、县区规划等全市各级各类规划编制工作,加强与本规划的衔接,以及各类规划之间的衔接,特别要加强约束性指标的衔接,在总体要求、空间配置、时序安排等方面协调一致,确保规划的整体性和协调性。要做好年度计划与中长期规划的衔接,科学合理编制年度计划,分领域、分阶段落实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

        强化实施责任落实。各县区、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将本规划确定的相关任务纳入本县区、本部门年度计划,明确责任和进度要求,及时将进展情况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市人民政府报告。要强化约束性和重大任务的组织实施,将约束性指标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并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全面推进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积极探索与各领域改革相适应的统计方法,开展国情国力调查和经济运行监测工作。要进一步完善规划实施的监测评估制度,加强对约束性指标和主要预期指标完成情况的跟踪监测,在本规划实施中期和末期分别组织开展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完善规划指标统计制度,创新评估方式,引入社会机构参与评估,增强规划评估的准确性和广泛性。加大规划宣传力度,以规划指导各项工作、确定工程项目、安排建设资金,保障规划目标和任务的顺利完成。本规划实施过程中,如遇到国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其它重要原因确需调整目标任务时,由市人民政府提出调整方案,报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任务繁重,使命光荣,全市上下要同心同德,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金张掖而努力奋斗!



        抄送:市委办公室,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365bet平台客户端_速发365网址_bei365官网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4月18日印发

        共印75份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共365bet平台客户端_速发365网址_bei365官网委 365bet平台客户端_速发365网址_bei365官网人民政府 陇ICP备13000766号-2

        甘公网安备 62070202000150号 网站标识码 6207000021

        主办单位:365bet平台客户端_速发365网址_bei365官网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365bet平台客户端_速发365网址_bei365官网信息化工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