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落地一年以来,我省积极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取得明显成效。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立作业公示制度、出台作业管理办法、不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实施“零起点”教学、考试管理符合规定、课后服务时间达标等指标均达到100%,课后服务实现了100%全覆盖,全省所有县(市、区)全部建立了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
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双减”开局良好、进展平衡、成效明显,特别是课后服务方面,通过培养老师“一专一能、一专多能”的方式,提升了课后服务水平。
今后,如何推进“双减”政策走向纵深?我省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拓展“五育并举”素质课程,引入人工智能“外挂大脑”,充分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减轻学校课后服务的管理负担。
7月,记者走进兰州市城关区大砂坪小学。该校从春季学期开启的“五悦”社团课程正在火热进行。每周五下午,学生们在科普、文体、艺术、劳动等类别的小组活动里,学其所好、乐在其中。
“同学们,你们知道砸在科学家牛顿头上的苹果,是受到了什么力?”在大砂坪小学的这节“飞飞博士造物记”课堂上,教师魏秀娟这样问道。学生们带着问题,在魏秀娟的指导下,进行了“双轨怪坡”实验,探索地球重力的奥秘。
在兰州市七里河区火星街小学的课后课堂上,学生们尝试用黑科技“让大象跳起来”。同样是以“力”为主题的科普,只不过这个课堂涉及的是“弹力”。通过科学小探究,学生们轻松地明白了“什么是弹性”。
来到嘉峪关市胜利路小学,下午3时30分,学生们结束了一天的学习,便分别奔向自己所选的个性化课程教室,沉浸在“少儿精品阅读”“让文物活起来”“无人机实训”的多彩世界里。
“比如‘让文物活起来’这个课程,可以让学生们从文物看文明,多维度了解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从而激发他们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学习兴趣,增强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该校副校长马维强介绍。
……
不仅如此,我省各地中小学校还采用多种方式,进一步提升了课后服务管理效率。
兰州市外国语学校将信息技术力量视作“双减”工作高质量开展的重要支撑。该校通过兰州市教育局统筹引入的科大讯飞课后服务管理平台,使学校课后服务教务管理效率大幅提升。
“过去,学校素质类课程采取‘全走班’模式。每逢新学期,近1700名学生的选排课成了‘重担’,一堆堆排列组合常让教管老师们焦头烂额。”该校校长张润娥说,从今年开始,课后服务管理平台为老师们提供了“外挂大脑”——繁杂的数据不再需要人工处理,学生自主选课后,系统为其自动生成专属课表,以前最让人头疼的退课退费也可“一键完成”。
从一年前的初步摸索,到现在依托教育大数据技术,兰州市外国语学校的“双减”工作不断提质增效,每个学生课后都能在校内“吃得饱”“吃得好”。
“以往,为了更好打磨课后服务素质课堂,老师们要花费不少精力搜罗资源。利用课后服务管理平台后,许多课程资源‘即拿即用’,‘线上+线下’的备课渠道大大减轻了老师们的负担,也为课程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更多保障。”张润娥补充。
减负不减质,教学的重心正在快速回归校园。“截至目前,我省已开展课后服务学校比例和服务时间达标率均为100%,学生参加率达99.31%。围绕提升课后服务成效,我们将继续统筹利用科普、文化、体育等社会资源,进一步丰富课后服务的内容,在‘全覆盖、广参与’的基础上,注重‘强保障、上水平’。”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说。
来源:新甘肃·甘肃日报 苏家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