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这里是黄沙百丈、铁马冰河的塞外古城,这里是大漠绿洲中的“桑麻之地”“鱼米之乡”。
张掖是一座有文化底蕴的城市,当你走进它,总有不一样的惊喜在等待。
隋唐时张掖正式称为甘州,因其甘俊山下有一眼甘泉而得名。唐初的甘州只是个边塞小城,盛唐时期,甘州本地乐曲结合西域乐舞首创《甘州曲》。后来这首极具边塞风格的乐曲被收录进京都教坊司,改编后成为唐代着名系列音乐《甘州大曲》,传颂后世的《八声甘州》就是其中一篇。
除了举国传诵的《八声甘州》,在张掖的大街小巷,还有流传了千百年、韵味十足的甘州小调。从高亢流畅的打夯号子,到灵动活泼的秧歌社火曲,从老艺人拉的二胡,到年轻人弹的贝斯,在或喜或悲的日子里,甘州小调里传唱着一代又一代人的乡愁与渴望。
唐代张掖文学诗词更是绚丽多彩。唐代着名诗人陈子昂、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边塞诗人岑参,以及王维、温庭筠、韦应物、李贺、马云奇等,或亲历张掖,或思怀焉支,均有佳作留世。
陈子昂于武后垂拱年间奉旨巡视张掖,留下诗作多篇,《全唐诗》录有《题居延古城赠乔十二知之》《居延海树闻莺同作》《度碛口山增乔补缺知至•王二无竞》《观玉篇》等数首。尤其是《还至张掖古城闻东军告捷赠韦五虚己》一首,悲怆苍凉,含意无穷。诗中说:
宁知玉门道,翻作陇西行。
北海朱旌落,东归内露生。
纵横未得意,寂寞寡相迎。
负剑空叹息,苍茫登古城。
边寒诗人岑参,在张掖的诗篇有《过焉支山寄杜位》《戏问花门酒家翁》和《送张献心充副使归河西杂句》等。大诗人李白和杜甫,也在《幽州胡马客歌》和《留花门山堡》诗篇中,分别写出“虽居焉支山,不觉朔风寒”和“花门既须留,原野转萧瑟”的千古绝唱。
晚唐时,词已出现。韦应物的《调笑令》,表明词已由风月情怀扩大到了边塞风光:“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描写了焉支山牧马嘶鸣、草原广阔的壮丽景色,是诗人热爱祖国情感的充分表露。
张掖的黑河、高老庄、牛魔王洞、莲花山、晾经台、流沙河、弱水、通天河等地名,都高频出现在《西游记》中。
张掖地处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交汇之处,坐拥祁连山、黑河湿地两个国家自然保护区,境内祁连山水源涵养区、黑河绿洲、荒漠戈壁三大生态系统交错衔接。
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让张掖旅游天然地自带buff加持。在这片4.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中国最美之一的祁连山草原、张掖丹霞、黑河湿地、黑河峡谷和平山湖大峡谷。
有全国最大的山丹马场、保存最完整的汉明长城、历史文化名山焉支山、名城骆驼城。
有全国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张掖大佛、坐佛山丹大佛,有与敦煌莫高窟同时代的马蹄寺石窟群。
大佛寺、木塔、西来寺、鼓楼、大土塔、黑水国汉墓群……穿梭在文物古迹间,聆听驼铃声声,触摸悠悠岁月沧桑,来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心甘情愿为历史文化之魅力所征服。